Tuesday, April 19, 2011

鼓浪嶼

鼓浪嶼位於,與廈門隔海相望,僅1000米之遙。
因島上有一中空巨石,波浪拍打,其聲如鼓,故名“鼓浪嶼”。  
鼓浪嶼雖有街區鬧市,卻無車馬之喧,這裡空氣清新,環境幽靜,整個小島,
一年四季草木蔥郁,鮮花競放,故有“海上花園”之稱。  

鼓浪嶼原名“圓沙州”,又名“圓州仔”,明朝時改稱“鼓浪嶼”。常住居民2.3萬多人。
在小島的西南海邊,有兩塊相疊岩石,長年累月受海水侵蝕,中間形成一個豎洞,
每逢漲潮時波濤撞擊著岩石,發出如擊鼓的浪聲,稱為“鼓浪石”,鼓浪嶼因此得名。

民族英雄鄭成功曾屯兵於此,訓練水師,鼓浪嶼才逐漸為世人知。
歷史上鼓浪嶼被定為“公共租界”,英、美、法、日、德、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等國都曾在島上設立領事館。  
遊覽時間:約2小時  概貌:鼓浪嶼位於廈門島的西南面,原名“園沙州”,開拓于元末,明朝時改稱“鼓浪嶼”。

鼓浪嶼以其獨秀倚麗的風光贏得“東海明珠”、“海上花園”之美譽,1988年被辟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景觀:日光岩、菽莊花園、皓月園、毓園、廈門博物館、環島路、鄭成功紀念館等。  
鼓浪嶼的房屋、街道依山而築,忽高忽低,曲折盤。深巷裏花影綽約,墻頭上藤蔓攀延。
這裡雖有街區鬧市,卻無法車馬喧囂,是一處沒有車馬通行的地方。
島上崗巒起伏,最高峰是龍頭山,與廈門的虎頭山隔岸對峙,故有一龍一虎把守廈門港的傳說。
島上東有升旗山,西有筆架山,面臨東海突出部有覆鼎岩,此外還有雞母山,燕尾山,駱駝山,英雄山等。
這個小島有4000多種植物,80多個科屬,綠化覆蓋率達40%。
人均佔有綠化面積5.1平方米。島上空氣清新,樹木繁茂,一年四季鮮花競開。 ------------- 一张大大的笑脸,龇牙咧嘴,还有两只眯成线的小眼睛您能想象得出,这是一堵墙上自带的“表情”么?近日,一名来自福州的游客在鼓浪屿上拍下了这堵墙,并将其称为“奸笑墙”发上了微博,一时之间引来不少网友的围观,甚至还有网友专程到鼓浪屿上寻找“奸笑墙”,为它拍上一组写真、视频。就连岛上居民都感叹:“在鼓浪屿住过多年,怎么没发现它?” 记者与厦门规划委员会顾问龚洁老先生一同上岛,寻找这堵墙背后的故事。 北欧风格建筑设计者无意让它“奸笑” 这堵“奸笑墙”其实是鼓浪屿上泉州路82号林屋的外墙,1923年建造,落成于1927年。这样算起来,这堵墙在岛上一直“奸笑”了近90年。 这栋有着红色屋顶的林屋别墅在泉州路上分外突出,而它的外墙更是吸引人墙上的装饰,几乎就是一个个“奸笑”,露出整排的牙齿。这样的“奸笑”不仅分散在外墙中,还分布在林屋的各个栏杆角落。 记者看到,林屋共有三层,最下面还有一个地下室。龚老先生介绍,林屋在建筑上有三个与众不同的特点。首先在架构上,林屋摒弃了英式别墅的大回廊、粗立柱,采用参差不齐的立面,使整栋建筑富有立体感,又不显呆滞,凸起、收进恰如其分,变化颇为协调;其次,林屋的屋顶设计起伏,下雨时雨水不会滞留在屋顶,给房屋造成压力;最后,林屋的老弧窗、半墙窗,还有内敛式的弧窗,令房屋更显活泼。 对于网友戏称的“奸笑墙”,龚老先生说,当初设计者的初衷只是以北欧式的建筑风格为指导,而不是故意制造“奸笑”的效果。 别墅取名“林屋”周末常办家庭音乐会 这栋别墅取名“林屋”有两层意义,龚老先生说,“第一层含义是别墅主人姓林;第二层含义是殷比干夫人当年避难于长林石室,生下一男赐姓林,而林氏尊比干为始祖。” 据龚老先生介绍,此地最早的房屋是英国伦敦差会(即教会)在1880年左右建的“福音堂”。1905年,为纪念当时的传教士杜嘉德来鼓浪屿传教22周年,又将此地改称“杜嘉德纪念堂”。约1923年,教会长老林振勋买下了这块废弃的纪念堂地皮,将房屋交由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次子林全诚设计。 龚老先生说,林全诚不仅设计出富有个性的“林屋”,还设计了“三一教堂”、“鼓浪屿自来水库”等。 由于林振勋的临终遗言“林屋不能卖,留给子孙为祖国服务”,因此,至今林屋里仍居住着林振勋的小孙女美国康奈尔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现在厦门大学任教。 “他们家书橱上的书,全是英文原版的。”龚老先生说,每到周末,林屋的主人会邀三五个老友,在客厅里举行家庭音乐会或是做礼拜。客人中就有著名钢琴演奏家殷承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