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30, 2009

神规定了一个禁食日. 七月十日的赎罪日禁食

在圣经中,神唯一规定了一个禁食的日子,那就是七月初十的赎罪日禁食:
利23:26-32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七月初十是赎罪日,你们要守为圣会,并要刻苦己心,也要将火祭献给耶和华。
当这日,什么工都不可作,因为是赎罪日,要在耶和华你们的神面前赎罪。
当这日,凡不刻苦己心的,必从民中剪除。凡这日作什么工的,我必将他从民中除灭。
你们什么工都不可作。这在你们一切的住处作为世世代代永远的定例。
你们要守这日为圣安息日,并要刻苦己心。从这月初九日晚上到次日晚上,要守为安息日。
那么,怎么个禁食法,这里并没有详细提及。
并且这段经文里提到的不做工,不是对禁食的要求,而是对安息日的要求。
从圣经其他地方有关禁食的经文里,我们看见禁食期间是可以做工的。

对于这段禁食的经文,犹太的拉比有口传的解释,告诉我们如何具体实行。
同时我们结合圣经其他的经文,具体看一下禁食需要注意到方面。

禁食要注意一下四个方面:

1.禁止吃喝(或部分禁止):这是大家最容易想到的一点。
斯4:16 你当去招聚书珊城所有的犹大人,为我禁食三昼三夜,不吃不喝。

2.禁止沐浴、抹膏:犹太人沐浴是信仰生活的内容之一,从市场上回来都要沐浴,
但是,禁食期间不沐浴、不抹膏,抹膏我们今日可以理解为打扮用的化妆品。
撒下12:16 所以大卫为这孩子恳求神,而且禁食,进入内室,终夜躺在地上。
……撒下12:20 大卫就从地上起来,沐浴,抹膏,…
还有这处经文:太6:17 你禁食的时候,要梳头洗脸,
法利赛人做到的要求往往比普通人高,别人禁食时只是不沐浴,可是他们连脸也不洗,
如果只是不洗澡,别人也看不出来,他们连脸也不洗了,既显得更敬虔,又能被别人看见。
但10:3 ……也没有用油抹我的身,直到满了三个七日。

3.禁止娱乐消遣:
但6:18 王回宫,终夜禁食,无人拿乐器到他面前,并且睡不着觉。
禁食期间未必一直不离开家的祷告,但是祷告肯定会比平时多一些。
禁食期间不可认为多出了一些时间,逛街购物岂不是好吗?
或用这些时间娱乐休闲,那样怎么能称为刻苦己心呢?

4.禁止同房:
林前7:5 夫妻不可彼此亏负,除非两相情愿,暂时分房,为要专心祷告方可,

在这神唯一规定的禁食日子以外,圣经还记载了以色列人后来增加的六个禁食日。
斯9:21 嘱咐他们每年守亚达月十四,十五两日。……斯9:31 劝他们按时守这普珥日,禁食呼求,也就是每年十二月的十四、十五日,以色列的各城各家都要禁食两日,永远不废。

另外还有四个日子也要禁食:
亚8:19 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四月五月禁食的日子,七月十月禁食的日子,……。
不是禁整个月的食,只是其中的一日禁食。是在被掳之后在以色列中开始施行的。
四月:指的是西底家11年4月初9,纪念耶路撒冷被攻陷的日子;(王下25:3)
五月:指的是尼布甲尼撒19年5月初7(或初十),纪念圣殿遭毁坏之日(王下25:8,耶52:12);
七月:指的是基大利在此月被杀,日子不详(王下25:25);
十月:指的是尼布甲尼撒第9年10月初10日,耶路撒冷遭围困的日子(王下25:1,结24:1)。
这些都是以色列人集体禁食的日子,个人禁食日子未作规定,自由安排。

海洋最深處

海洋最深處為北太平洋西部馬裡亞納群島以東的馬裡亞納海溝。
馬里亞納海溝為一條洋底弧形窪地,延伸2550公里,平均寬69公里。主海溝底部有較小陡壁谷地。
1957年蘇聯調查船測到10990米深度,
後又有11034米的新記錄。
1960年美國海軍用法國製造的""的裡亞斯特""號探海艇,
創造了潛入海溝10911米的紀錄。
一般認為海洋板塊與大陸板板塊相互碰撞,因海洋板塊岩石密度大,位置低,
便俯衝插入大陸板塊之下,進入地幔後逐漸溶化而消亡。
在發生碰撞的地方會形成 海溝,在靠近大陸一側常形成島弧和海岸山脈。
這些地方都是地質活動強烈的區域,表現為火山和地震。

由於關島的東南方,便是馬里亞納海溝(Mariana Trench),目前已知深度是35810英呎,
(1米=3.28084英呎) 至今尚在探索其深度~
正如其它馬里亞納群島中的島嶼一樣,關島本是一座火山島,
為日本南端延伸出的海底山脈之一部份
由海底算起延伸至關島西南岸的閃電山(MOUNTAIN LAM LAM 山頂海拔1300英呎以上)加總為37110英呎,
比世界最高峰-聖母峰(珠穆朗瑪峰)29017.16英呎還要高出8000英呎故,當地人號稱全世界最高的山在關島!

Polynesia is under of Jerusalem.

犹太人逾越节晚餐

犹太人逾越节晚餐的程序

1 开始的程序为饮第一杯酒祝谢及感谢神设立逾越节

  把食物放在桌上:蔬菜、苦菜、果酱、无酵饼、烤羊羔

  倒第二杯

2 逾越节的仪式

  追述设立逾越节的经过

  唱诗篇112-114篇饮第二杯酒

  (倒第三杯酒)

3 吃餐的程序

  为饼祝谢、擘开传给各人。

  蘸果酱、伴苦菜而吃;另同吃羊羔。

  为第三杯酒谢恩,一同饮用(倒第四杯酒)

4 最後程序

  唱诗篇115-118篇

  饮第4杯酒

注:众人共用一杯,巡传而饮。

Monday, June 29, 2009

压缩后的地球百人村

来自一位台湾朋友的邮件,里面提供的数据出乎意料,让人震撼,放到这里和朋友们一起分享。
很少有人意识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之一,我们实际上生活在天堂。
“福”字的解释就是“一件衣服一口田”,衣食无忧,就是有福气了。所以真的没有必要为些琐事烦恼。
人生短暂,享受生活吧,知足常乐,是否幸福只在一念之间。

压缩后的地球百人村
史丹福大学医学研究所Phillip Marter教授,半年前发表了一篇文字,引起了网友的共鸣,纷纷转载,历久不衰。

它的内容是:
如果我们把全球人口压缩成只有100人的部落,而且维持人类的各种比率,那么我们会得到下列数据:
(1) 57个亚洲人、 21个欧洲人、14个美洲人、8个非洲人
(2) 52个男人、 48个女人
(3) 30个白种人、70个非白种人
(4) 30个基督徒、 70个非基督徒
(5) 89个异性恋者、11个同性恋者
(6) 6个人将拥有全部财富的59%,而且这6个人全部来自美国
(7) 80个人的居家生活不甚理想
(8) 70个文盲
(9) 50个人营养不良
(10) 1个人即将死亡、1个人即将生产
(11) 1个人(是的,只有一个人!)拥有大专学历
(12) 1个人拥有电脑!

当我们从这样压缩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时,我们会更清楚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接纳、谅解、和教育。

还有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

如果您今天早上醒来时还算健康,恭喜您,因为有一百万人将活不过一星期。
如果您不曾经历战争的危险、被监禁的寂寞、被凌虐的痛苦、或是 饥寒交迫,恭喜您,您比5亿人还好命。
如果您可以参加宗教活动而不必担心被骚扰、逮捕、凌虐、或死亡, 恭喜您,您比30亿人还自由。
如果您的冰箱里有食物、有衣服穿、还有地方住,恭喜您, 您比全世界75%的人还富有。
如果您在银行有存款、钱包里有钞票、还有一些零钱,恭喜您, 您是全世界前8%的有钱人。
如果您的双亲都还健在而且没有离婚,您算是幸运儿。
您可以读这篇文章,那是双重幸运:有人想到了您这个朋友,而且世界上有20亿人根本不识字。
工作,可以不必要汲汲营营;用心去爱,即使您曾经受伤; 尽情跳舞,引喉高歌,管别人怎么想;让自己活在人间天堂
日本人口120M,韓國人口50M

Friday, June 26, 2009

大衛三次受膏

A. 大衛第一次受膏:I Sa. 16:13大衛受膏,聖靈降在他身上
〔耶穌受洗,聖靈膏耶穌服事〕。
1. 僕人:他沒有馬上作王,而是服事羊群、人群,幫助許多人。
2. 試煉:在爭戰磨難中,堅固倚靠神,不碰神的受膏者〔不敵擋神所量的環境〕。

A. 大衛第二次受膏:II Sa. 2:3-4作猶大王,在本族人中作王
〔耶穌復活升天,成為教會的主〕。
1. 大衛定都希伯崙〔同住,相交〕,但掃羅兒子仍然作王,以色列中兩國並存。
2. 與掃羅家爭戰,掃羅家〔肉體〕日漸衰微,大衛家〔聖靈〕日漸強盛。

B. 大衛第三次受膏:II Sa. 5:3作以色列全地的王
〔耶穌要榮耀再臨,在全地作王〕。
1. 定都耶路撒冷:攻取錫安保障,定為大衛城,建造宮殿,住在其中。
2. 迎接約櫃:大衛渴望神的同在,將約櫃迎進大衛城,並為約櫃支搭帳幕。
3. 渴望建殿:大衛不能建殿,但他預備材料,讓所羅門來建造聖殿。

掃羅三次受膏
1st:I Sa. 9:27 父親失驢
2nd:I Sa. 10:24 米斯巴作王
3rd:I Sa. 11:15 吉甲作王

Wednesday, June 24, 2009

良人屬我

良人屬我     寇世遠 詞      
 曲用”你儂我儂”
1.良人屬我,我也屬祂,委以終身,無牽無掛,
沙崙玫瑰,谷中百合,醉我心扉,可誦可歌。
比酒更濃,比膏更香,比火更烈,比死更強,
一心一意,尊祂為大,此愛此情亦詩亦畫。

2.我的良人,亙古無雙,以愛為旗,在我以上。
我的佳偶,全然美麗,林中蘋果人中人。
心園關鎖,唯他可啟,活井封閉,唯他可汲。
如天之長,如日之恆,此愛此情,與日俱增。

副:願將老我完全打破,真道如水,浸入調和。
 重新和泥,重新雕塑,新造的人中,有祂也有我,
 從今以後,我可以說:「二人是一體融在愛中活。」

Monday, June 22, 2009

耶穌被試探與苦難

四福音書中,有三部福音書提到了耶穌被試探的事。
用“十問”的方式,與大家分享

一、耶穌是神的兒子,為什麼會被試探?
二、耶穌被試探,是出於誰的旨意?
三、耶穌是心甘情願的嗎?
四、為什麼是撒但試探耶穌?
五、耶穌被試探,是在40天後,還是在40天之中?
六、為什麼禁食40天?
七、為什麼耶穌被試探了三個方面?
八、耶穌戰勝試探的訣竅是什麼?
九、耶穌戰勝了試探,撒但甘心嗎?
十、耶穌戰勝試探,說明了什麼?
----------------------------
耶穌最大的苦難

a.與神分離
b.被人棄絕

Wednesday, June 17, 2009

improve marriage

1.say words of apprecation.
說感謝的話
2.do something kind.
作仁愛的事
3.complain less.
少抱怨

布道家布永康

2009,11月27晚上、28日下午的布永康佈道會
布道家布永康是以他的福音大会闻名。
在他的布道会里,有过万人得医治,过百万人生命得改变。

布道家布永康以充满大能的福音信息,
见证了瘸腿的会走路,耳聋的能听见,甚至死人从死里复活。
这五十年来,他继续为世界各地的人带来耶稣改变生命的信息。
今年四月,他将连同胜利家庭中心,在新加坡室内体育馆举行好消息新加坡布道会。

布永康生平短述

自小蒙招宣教。
在德国牧养七年。
往非洲宣教。
领受了“非洲经历耶稣宝血“的异象。
开始在非洲与世界各地举行福音布道会。
神迹的医治一向跟随。
自两千年,有过五千万人签认志卡跟随耶稣基督。

期盼神迹大能
“我们的使命是大能,不是例常。
我们的工作是由富有大能的人,把这能力导向那丧权丧失能力的生命。
随后耶稣会完成一切…我们刻不容缓,因为世界正迫切等待救恩的福音。”

布永康是當代五旬節派最出色的佈道家之一,有火焰佈道家之稱,
他在非洲福音工作的規模和果效可謂空前。

他在1940年生於德國五旬節信仰的教牧家庭,
在他從小生長的村莊原來沒有五旬節教會,
一日從外面來了一名五旬節派宣教士,
禱告治癒了村中一位疾病纏身已久的老年人,
於是整個村落歸信五旬節信仰,
布永康的父親也成為一位五旬節傳道人。

布永康青少年時期即領受宣教的異象,
從福音派的威爾斯聖經學院畢業後回到德國牧會七年,
旋前往南非展開宣教工作,一天在賴索托的一座小山丘上,
上帝讓他看到一個異象:
整個非洲大陸從東到西、從南到北都被耶穌的寶血洗淨。
這個異象深刻影響他往後的事奉,
之後布永康及其佈道團旅行非洲各地舉辦佈道會,
在其佈道會中常見大批群眾決志,並有神蹟奇事伴隨,
許多人病得醫治、被鬼附的得釋放,甚至有死人復活的見證。
另外聚會中可見到猶如五旬節一般全場會眾同時被聖靈充滿說方言的壯觀畫面。

2007年,布永康到台灣作短暫的拜訪,他分享一項少為人知的異象:
「我在十歲時就領受了非洲及華人的宣教異象,我正等待華人宣教的門大開…」
因著這個烈火的異象,布永康團隊投入眾多資源,
已預備了傳遞華人宣教恩膏的全套中文教材。
2008年,布永康牧師第一次來到台灣舉辦「烈火特會」,
要將華人宣教的烈火傳給我們。

弟兄姐妹,如今正是台灣復興的關鍵時刻!
這位被神恩膏、世界級的佈道家渴望華人得救,
神啊,願激動布永康的靈,也同樣激動我們,
願渴望同胞得救的心志與行動,啟動台灣的復興!

烈火恩膏的傳承─柯馬太牧師與布永康的相遇人們說:
「布永康走到那裏,那裏就發生轉化……」
1998年布永康牧師到印度舉辦特會。
當時,柯馬太牧師的天糧事工還未成立,
但他非常渴慕能見到布永康牧師,
為此禁食禱告,當時柯馬太牧師默默無聞,
沒有邀請函,所幸有一位牧師朋友願意幫助他參加聚會。
聚會進行時,主辦人詢問柯馬太牧師的朋友是否認識會說英文的人,
希望能來服事布永康牧師用餐,「是有這樣的人」
柯馬太牧師的朋友回答,當柯馬太牧師被領到布永康牧師的休息室時,
他的心快樂得幾乎要從他口中跳出來了。
上帝回應了柯馬太牧師的禱告,
不但近距離地服事布永康牧師用餐,並能與他說話。
柯馬太牧師服事令布永康牧師印象深刻,於是邀請他在聚會中繼續服事。
聚會最後一天,布永康牧師準備為人按手禱告,
他邊走邊詢問柯馬太牧師最大的願望是什麼,
柯馬太牧師回答說:「他想要百萬靈魂得救。」
布永康牧師說:
「那也正是我的夢想,所以我要把神賜給我的所有恩膏,都按手傳遞給你。」
他為柯馬太牧師按手,並說:
「只要你的動機純正,在 神凡事都能!」
在這次恩膏的傳遞之後,柯馬太牧師的服事大大更新,
凡他所經過之處,人群聚集,超乎所想的神蹟透過他的手不斷發生。
一九九八年的十二月,天糧事工正式成立。
在七年期間,他教會的會眾由零成長到一萬五千人。

主日的聚會人數還更甚於此。柯馬太牧師行走印度與全球,
神的大能透過他,震動各個城市與村鎮。
他謹記布永康牧師所說的:「不要祈求復興,要使復興發生。
不要等待鐵被燒熱,要敲打鐵直到它熱起來。」
透過布永康牧師,柯馬太牧師遇見了 神,並改變了他整個的事工。
今天的柯馬太牧師,充滿了聖靈的烈火與傳福音的心志。
他夢想、尋求、勇往直前、迫切地要看見全印度得救。
誠如布永康牧師所說,與地獄搶人,讓 神的百姓安居天國。

Monday, June 8, 2009

父母親節

世界上的第一個父親節,1910 年誕生在美國。

Anna Jarvis 為了紀念她的慈母去世,在教會發動慶祝母親節日;
1913年美國總統向全國宣告,每年五月第二禮拜天為母親節。

  1909 年,住在美國華盛頓州士波肯市(Spokane)的杜德夫人(Mrs. Dodd, Sonora Louise Smart Dodd),當她參加完教會舉辦的母親節主日崇拜之後,杜德夫人的心裡有了很深的感觸,她心裡想著:「為什麼這個世界沒有一個紀念父親的節日呢?」

  杜德夫人的母親在她十三歲那一年時去世,遺留下六名子女;杜德夫人的父親威廉斯馬特先生(Mr. William Smart),在美國華盛頓州東部的一個鄉下農場中,獨自一人、父兼母職撫養六名子女長大成人。斯馬特先生參與過美國南北戰爭,功勳標榜,他在妻子過世後立志不再續弦,全心帶大六名兒女。

  杜德夫人排行老二,是家裡唯一的女孩,女性的細心特質,讓她更能體會父親的辛勞;斯馬特先生白天辛勞地工作,晚上回家還要照料家務與每一個孩子的生活。經過幾十年的辛苦,兒女們終於長大成人,當子女們盼望能讓斯馬特先生好好安享晚年之際,斯馬特先生卻因為經年累月的過度勞累而病倒辭世。

  1909 年那年,正好是斯馬先生辭世之年,當杜德夫人參加完教會的母親節感恩禮拜後,她特別地想念父親;直到那時,杜德夫人才明白,她的父親在養育兒女過程中所付出的愛心與努力,並不亞於任何一個母親的辛苦。

  杜德夫人將她的感受告訴教會的瑞馬士牧師(Rev. Rasmus),她希望能有一個特別的日子,向偉大的斯馬特先生致敬,並能以此紀念全天下偉大的父親。

  瑞馬士牧師聽了斯馬特先生的故事後,深深地為斯馬特先生的精神與愛心所感動,他讚許且支持杜德夫人想推動「父親節」的努力。於是杜德夫人在 1910 年春天開始推動成立父親節的運動,不久得到各教會組織的支持;她隨即寫信向市長與州政府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提議,在杜德夫人的奔走努力下,士波肯市市長與華盛頓州州長公開表示贊成,於是美國華盛頓州便在 1910 年 6 月 19 日舉行了全世界的第一次父親節聚會。

  1924 年,美國總統科立芝(Calvin Coolidge)支持父親節成為全美國的節日;1966 年,美國總統詹森(Lyndon Johnson)宣佈當年 6 月第 3 個星期日,也就是斯馬特先生的生日月份為美國父親節;1972 年,美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簽署正式文件,將每年的六月第三個主日,訂為全美國的父親節,並成為美國永久性的國定紀念日。

小時候瞭解浪子回頭的比喻都是傳統的解釋將焦點放在浪子身上。
那時的想法是世人有兩種人:
大兒子代表好人--是耶穌所說的法利賽人,
而浪子代表壞人--是耶穌所說的娼妓稅吏。
父親代表上帝,他的愛是永恆不變。

有關浪子的部份,他是一個只要父親產業、不要父親的人。
但是有了產業又不知珍惜。
其實我們都是小兒子,毫無節制的使用上帝賜與的產業,
破壞、污染大自然,把上帝給我們的環境損毀了。特別是氣溫變得非常奇怪。

長子的自義。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長子是奉公守法的努力工作的好人(v.25),
他不曾違背過父親的命令 。
當他得知父親重新接納弟弟,並設宴慶祝時,氣得不肯進屋裡去。
他對父親說:『這些年來為你工作…但是你這個兒子把你的財產花在娼妓身上回來,
你還為他宰小肥牛!』

大部分的基督徒都會有如大兒子一般的反應。

教會到底出了什麼差錯?
有一個人沒有想過到教會求助,我永遠忘不了她臉上一副無辜的震驚表情,
她說:『我怎麼會去那裡?我已經覺得自己很爛,教會的人只會讓我覺得自己更爛!』
一個人愈覺得自己很爛,理當更能把耶穌當成庇護所;

17世紀荷蘭有位名畫家—林布蘭(Rembrandt van Rijn, 1606-1669),
當時非常受歡迎,他靠畫畫過非常奢華的生活,
曾經累積的財富也很快的被不善理財的他揮霍殆盡,最終導致破產,回到故鄉萊頓,
他一貧如洗,家庭破碎,妻離子散。
他晚年畫作以聖經為主題,
隨著他的人生境遇從喧嘩到落寞,走向一個沈思般的內心世界,
在『浪子回頭』這幅畫裡表現的淋漓盡致。

並深深地影響到20世紀荷蘭天主教靈修神學大師
盧雲Henri J. M. Nouwen(1932-1996)。
曾任教於美國最高學府哈佛大學神學院,
研究所的所長就曾上過盧雲的課。
而這麼一個世人眼中聰明絕頂的人物,
卻在他教書、寫作事業的最高峰,放棄令人稱羨的哈佛教職,
毅然投身一個以服事智能障礙人士為宗旨的機構——「方舟團體」。
1986年至1996年在加拿大多倫多方舟團體的黎明之家擔任牧靈神父.
照顧家中的弱智人士和職員

盧雲美國聖母院大學、耶魯大學及哈佛大學之神學院任神學教授多年。
亦是著名的靈修作者,他的成就的確使不少人嚮往。
但是他尋找上主的心引導他放棄這些地位和成就,毅然與一群殘障人士生活,
在一個名為「方舟」的團體中與他們共同體驗天主的愛情。為許多人來說,
為殘障人士服務是一份義舉,在公餘的時間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愛心已是難能可貴,
但是要放棄自己的事業和成就,與他們生活,這就困難得多了。
而盧雲神父辭去他的職位、放下身份去服務殘障的兄弟,
他的這個決定可以說是今天福音比喻的寫照。也許一些人問,他是不是瘋的。
根據我們當前的世間標準,他是真正地瘋的。
許多人花費很多金錢、能力、時間、為了得到在大學教授的終身職位;而他卻與常人背道而馳。
但我們知道他是一個明智的人,他能摒棄他所擁有的,並且從頭學習與殘障人士相處,
正是因為他明白今天福音所說的明智的真義:願意為天國的緣故放棄一切。

盧雲,原籍荷蘭,著名靈修及牧養神學作家,
曾於一九八五年離開哈佛大學,在法國Trosly的「方舟團體」(L'Arche Community)生活,
等候及尋索未來的「召命」。
終於受「方舟團體」在加拿大多倫多市以北的「黎明之家」(Daybreak)邀請,
自一九八六年起為其牧者,服事家中的弱智人士及職員,直至一九九六年九月安息主懷止。

方舟團體的存在,是為了使身心障礙可以被當成人來對待,獲得作為人應有的尊嚴。
方舟團體有屬於自身的獨特呼召,
它的使命是:
(1)以仁愛寬恕、歡喜友愛的真誠,建造愛的家園。
(2)讓個人特殊天賦的使命與價值得以發展。
(3)改革社會的方式,就是選擇生活在團體內,成為希望和愛的標記。
有一年他到法國『方舟』服事心智遲緩的人。
他在那裡看到林布蘭『浪子回頭』這幅畫,
自此圖像不斷的在盧雲的腦海裡出現,影響他後半生。

他認為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比喻中的三種角色,
起初盧雲體認自己是比喻中的小兒子,需要不斷的悔改重新回到上帝的家裡;
後來認為自己也像大兒子一樣,滿了自義,需要上帝的赦免。
有一天盧雲發現這個比喻更是要提醒他自己要像那位父親一樣,
無條件的去接納那些有需要的人,

成為父親這個角色應是基督徒一生追求的目標。

兩年後,盧雲辭教掉哈佛神學院之教職,
終其一生到「方舟」位於加拿大多倫多的「黎明之家」全時間服事心智遲緩者。

我們在思想這個比喻時,
除了藉著小兒子及大兒子想到自己的情景,
也提醒自己學習要成為父親,
有父親一樣寬容接納的心,每位作父母的都是先經歷作兒女,
選擇自己的人生旅途,才成為父母。
這是艱辛、孤獨的歷程,盼望成為父親成為我們一生追求的目標,
也希望我們教會能夠恨惡罪卻愛罪人,對社會完全敞開。

十字架七言

1.Luk 23:34 當下耶穌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
2.Luk 23:43 耶穌對他說:「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
3.Joh 19:27 又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
4.Mat 27:46 約在申初,耶穌大聲喊著說:「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就是說:「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
5.Joh 19:28b 為要使經上的話應驗,就說:「我渴了。」
6.Joh 19:30 耶穌嘗(原文作受)了那醋,就說:「成了!」
7.Luk 23:46 耶穌大聲喊著說:「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

Saturday, June 6, 2009

承接聖職

承接聖職-獻燔祭、承接聖職

分享:

祭司禮中獻燔祭的意義,顯然還是在提醒他們全然的奉獻和生命主權的歸屬,祭司如果不能夠認識到自己生命的主權已經完全歸屬與神,他一切的事奉必須按照神的旨意,也是為榮耀神而行,那麼在事奉的時候就容易出差錯。對一個真正把主權歸給神的祭司,他所做的不再是「我要……」,而是「神要……」。所以「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撒上十五22)這樣的提醒對祭司或事奉神的人來說更是貼切。

在承接聖職之禮的獻祭中,接下來的動作就是把羊的血抹在亞倫的右耳、右手和右腳指上,不論是亞倫或是他的兒子們都要經過這個程序,這和燔祭禮有彼此呼應的意味。一個事奉神的人在「聽神的旨意」、「做神的工作」和「行神的道路」上都容易偏離神的心意,所以一方面需要主耶穌寶血的遮蓋,一方面自己也需要格外的謹慎。

在承接聖職之後,祭司們要在會幕門口享用餅和肉,這是神給事奉祂的人特別的祝福-他們最先享用到祭肉,而且是必須享用,因為真正的祭肉乃是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參林前五7-8),這也是事奉者力量的來源。

他們必須七天在會幕吃這些祭物,在聖經裡「七」代表一個完整的數目,因此這「七天」是提醒這些承接聖職的祭司們,他們在神面前的事奉是一生的,是何等重要而且嚴肅的提醒,對事奉神的人來說,的確是「一生事奉神,一生吃真祭肉,一生遵行神的旨意。」

在承接聖職之禮中摩西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於摩西的忠心,使神的旨意能夠正確的被傳遞而且執行,獻祭和祭司事奉的真理因而被建立。摩西的忠心我們可以從第4節及第35節看得出來。第4節:「摩西就照耶和華所吩咐的行了」,第35節:「因為所吩咐我的就是這樣。」。摩西所執行的事是完全根據神的吩咐,神如何吩咐,他就如何去作,不添加,也不減少;對所要傳遞的命令也是如此,「都是照耶和華所吩咐的」這樣的話,在摩西一生的事奉中一共出現四十六次。就一個事奉神的人來說,實應留意怎樣忠心持守神所吩咐的命令,或執行、或傳講都是如此。因此傳道人該留意的不是好聽不好聽的問題,乃是神的話究竟如何說的問題。

回應:

『親愛的天父,求祢給我一個願意事奉祢的心,讓我的耳、我的手、我的腳只聽、只做、只行祢的旨意,而且一生的事奉,奉靠主耶穌的聖名,阿們。』

禱讀:撒母耳記上15:22

禱告事項:

1.為國家
為各黨派禱告,求神使政黨間有良性的互動,不論是執政或在野,都能為國家帶來利益。

2.為國度
求神讓台灣各地都聚集如同一個軍隊、一個身體,持續呼求神直到台灣屬靈狀況突破。

3.為同工
為主任牧師及你的區牧、小組長代禱,願神的榮美臨到他們,願神堅立他們手所做的工,願他手所做的工被神堅立。

4.為家人守望
用(書24:15b)為自己及家人禱告,求神使我們和我們的家人都要事奉耶和華。

住棚節

住棚節 讀經:約翰福音七:1~18、37~44﹔利未記二十三:33~44﹔希伯來書十一:13~16

早晨我們以約翰福音第七章,來看主耶穌道路的起點。就原則說,我們該以伯利恒寒微的馬槽作起首來跟隨祂的,但是嚴格地說起來,主的道路乃是從約翰福音第七章纔起首的。主耶穌在地上傳道有將近三年的時間,大部份都走在加利利地﹔加利利這個地方,雖然也有難為主的時候,可是大部份還是給主相當的鼓舞。許多的神蹟、異能,都是在加利利行的。加利利的人心,對於主的教訓,還算是能接受的好地土。我們可以說:加利利乃是叫主耶穌彰顯「父」的地方。主耶穌在加利利生活的一段時間,把神的性情、能力和榮耀,都表明出來了。就如:主耶穌在山上改變祂的形像,也是在加利利發生的。
約翰福音第七章的這個住棚節,主耶穌最後一次離開了加利利地。往後一直到祂被人捉拿,被釘十字架,約有六個月的時間,主都行走在耶路撒冷一一猶太地。這段時間,是主耶穌所走上十字架的道路最具體的一段路程。祂在加利利行走的時候,周圍有很多擁護祂的人,可是來到耶路撒冷,周圍卻都是仇視祂,向祂不懷好意。我們若是要跟隨主,約翰福音第七章,也是我們學習的起點。約翰福音曾用過八次「這事以後」一一二、三、五、六、七、十九兩次和廿一章的開頭。而這九個「這事以後」,標明了主耶穌在加利利和在猶太地的行徑。約翰福音第二章記載主耶穌在耶路撒冷潔淨了聖殿。第三章記載站在耶路擻冷,受到一般人的歡迎,甚至當時猶太議會的議員尼哥底母,也於夜間來拜訪請教。第四章記載主耶穌經過撒瑪利亞回加利利去。第五章以「這事以後」,標明站在加利利過了一段時間,又到了耶路撒冷,而且在畢士大池子旁邊行了一個神蹟,醫好一個病了三十八年的癱子。因為主耶穌是在安息日行了這-件神蹟,當時法利賽人就開始逼迫耶穌,與他辯論,甚至想要殺祂。於是主耶穌又從猶太地離開,回到加利利。第六章開始,又以「這事以後」標明以下這段時間都是在加利利過的。到了第七章開頭又以「這事以後」指示我們,主耶穌又上耶路撒冷。從第七章的住棚節起,主耶穌的行徑一直在猶太地,直到被釘十字架受死..。到了約翰福音廿一章第八次用「這事以後」,主耶穌又在加利利向門徒第三次顯現。

住棚節的由來和意義

我們若是渴慕跟隨主耶穌,就必須認識住棚節的屬靈意義。利未記二十三章33~44節,給我們知道住棚節的由來,乃是出於耶和華神的吩咐。是神要祂的百姓紀念他們從埃及為奴之家蒙拯救,走向神應許美地之間所經過的曠野,所過的客旅的生涯一一住在帳棚裹的生活。神吩咐他們每一個人從自己的家出來,各人去砍一些樹枝,合力搭一個棚,共同居住在裏面,這是住棚節的由來和意義。我們用新約的亮光來看的話,乃指:(一)因著我們蒙神的救恩,知道在地上沒有我們長存的家﹔這一個世界對我們來說,已經成為一個屬靈的曠野,我們的一生祇是一條通路而已。你我在世界上不過是搭一座棚,歇息歇息,避避風雨罷了。假若世界在你我的心裏還有「家」的地位,那麼我們必然會紮根在這世界裏裹,如同羅得紮根在所多瑪一般,那我們就不可能跟隨主耶穌了。亞伯拉罕、以撤和雅各,他們乃是仰望一座城,並且歡喜迎接﹔他們承認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他們若是想念地上的家鄉,還可以有回去的機會,可是他們的腳步部是非常確定,他們乃是從世界蒙拯救出來,走向神為他們預備更美的家鄉。今天許多神兒女的屬靈問題,並不出在犯罪的事上,乃是出在不夠認清我們的道路。以犯罪不犯罪為基督徒生活的標準,是不夠的﹔我們應該問:「你我的目標是在那裏?」世人的目標是世界,他們要從世界得著些東西,而我們的目標是從世界裏出來,要向前達到另一個境地,我們都有一個應該脫離的家一一世界。(二)同時你我還有一個天然的「己」生命的性情,這是一個比世界更堅固的「家」,我們還得要脫離。然後你我才能夠真實的跟隨主的道路。認真地說,世界的「家」還不是我們最大的阻擋,你我天然「己」生命的主張和意見,更是攔阻我們跟隨主。所以住棚節的意義,不祇要求我們從世界出來,更是要求我們從「己」生命裏面出來。耶穌說: 「若有人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我。」我們都羨慕凡事得著主的引導,其實主的引導很簡單,也非常容易,然而我們為什麼經歷得那麼少呢?原因是你我的「己」生命不肯捨去,我們的主張和意見,使我們沒有辦法受主的引導。世界上的人為什麼都落在痛苦中?許多的痛苦,都是「己」生命製造出來的。比方說:你我時遭遇貧窮,貧窮不一定會使人痛苦,但是在貧苦中「己」生命開始「怨」,這個「怨」就叫人苦了。比如:有人過著順境,這是可以慶幸的,但是「己」生命在我裏頭作怪,叫我們生出驕傲。而驕傲乃是萬惡之根,這又叫人苦了......。看見別人比我們更進步,更屬靈,更愛主,該是可歡的,看見別人情況不好,該叫我們同情,可是「己」生命一作怪,歡欣和同情卻變成嫉妒和批評。主耶穌的教恩,是要拯救我們脫離自己,背起十字架跟隨祂。但是因著我們對「己」生命沒有認識,我們就失去跟隨主的自由。我們脫離了自己,我們纔能和睦同居,我們纔能享受神家的喜樂。住棚節另一面是象徵(豫表)教會的實際配搭,真實基督徒的生命欲求長進,個人的生活是不夠的﹔你我個人的「己」生命,在個別的生活中是無法發覺,無法自救的。許多青年男女,結婚不久就發生困惱﹔原來個人隨己意生活慣了,當兩個人在一起生活,就發現許多地方是個性不易協調的,彼此都感覺到不舒服。但是夫婦共同生活過十年,兩個人的「己」生命逐漸消失了,逐漸發現需要對方,二人就和睦了。反過來說:如果一對夫婦結婚了十年,而兩個人的個性依然原封不動,那麼我們可以斷言,這一對夫婦一定是很痛苦的。你我的屬靈生活一一個人的禱告、個人的讀經、個人與主相交、受主引導,每到禮拜天,來會所參加聚會,領受主的恩言,這些都是非常好的。但如果只是這樣,你我就沒有功課可學。我們若要跟隨主,必須和主一同來到住棚節一一與眾聖徒一起配搭,事奉追求主。在教會中事奉,也不僅安排你作這件事,我作那件事而已,乃是要一同到主面前尋求祂的帶領和指引。當事情臨到的時候,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作法,你我才發現同心合意的禱告是何等的不容易。許多年前,我們為了要傳福音、先有一次愛筵交通。那天適逢傾盆大雨,眼看聚會時間快到,服事的弟兄們一同跪下來禱告。有一個弟兄禱告,求主斥責風雨,賜下好的天氣。第二位弟兄禱告:這正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功課,叫我們更加謙卑忍耐,即使繼續下雨,人來得少,我們仍要感謝你,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還有一位弟兄禱告說:主啊!你下這場雨,乃為試驗弟兄姊妹們的信心,縱然雨下得再大,求主叫他們都剛強,按時來聚會......。你看!這三個禱告都很屬靈。都能叫人同聲「阿門」,但是我們靈中卻覺得這三個禱告,乃是三個不同「己」生命的發表。

需要別人

當日猶太人過住棚節,乃是各人從自己的家出來,每個人拿一根樹枝,到耶路撒冷來搭棚居住。換一句話說,真正跟隨主的生活,是在教會中一同配搭事奉。要能夠在教會中配搭事奉,第一件事是:我們不祇需要主,還得需要每一個弟兄姊妹。在猶太人法典裏說,他們過住棚節的時候,法利賽人、文士、祭司們,他們砍的樹枝都特別大,這不過表明他們所蒙受恩典比別人多一點,但是一根大樹枝不夠成為眾人居住的家,仍然需要許多的樹枝加起來才成功。我們在教會中學習配搭事奉,先有「需要弟兄姊妹們的靈」。新約聖經記載哥林多教會有分門別類的事,他們彼此都不覺得需要對方。那些屬保羅的人,不需要屬彼得的人,那些屬彼得的人,也不覺得需要屬亞波羅的人。所以哥林多教會無法過「住棚節」。他們的屬靈光景還是吃奶的嬰孩,他們談不上跟隨主的道路。但是保羅就不同,我們讀哥林多後書,發現保羅的每一件事都是與哥林多的聖徒聯起來的,保羅說:「我們受苦難是為使你們得安慰﹔我們得安心呢,也是要叫你們得安慰。」又說:「那在基督裏堅固我們和你們...的。」又說:「你們的快樂,就是我們的快樂。」再說:「死是在我們身上發動,生卻在你們身上發動。」無論哥林多人怎樣,保羅總是想念他們,愛他們,凡事都是為他們。這是「住棚節」的靈。保羅脫離自己,這才是教會的配搭事奉,如果你我缺少需要的感覺,我們就不可能進入住棚節的實際。以色列人墮落的期間,就沒有「住棚節」。尼希米第八章告訴我們,當尼希米恢復了神的見證,把城牆砌造起來,接著就過住棚節,於是神的百姓大大的喜樂。聖經特別標明一-「從嫩的兒子約書亞的時候,直到今日,以色列人沒有這樣行。」(沒有享受過住棚節的屬靈快樂)。神的百姓屬靈光景荒涼的時候,住棚節就沒有了。

反天然的表現

主耶穌大部份時間行走在加利利,許多的神蹟、異能和奇事也多行在加利利。因此他肉身的弟弟責怪他,說:「人要顯揚名聲,沒有在暗處行事的。」意思是:你要行神蹟顯揚名聲,就應該到耶路撒冷去,耶路撒冷是政治宗教的中心,在那裏行事,才會引人注目,出人頭地。主耶穌說,人憑自己說,是求自己的榮耀,惟有求那差我來者的榮耀,這人是真的。他肉身的兄弟所以不滿意耶穌行事的態度,因為人有本事都是希望顯揚的,惟有主耶穌有本事都不肯顯揚,使他的兄弟不以為然。耶穌身上有一種「反天然」的表現。人們身上的天然性情,都是要求表現的,但主耶穌不然,祂不是為表現自己,而是為表現「父」﹔為要使「父」得彰顯,自己就必須隱藏起來。這就是「反天然」的生活。你我跟隨主的道路,先得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反對天然性情的表現。我們知孔夫子有許多的弟子,他常常稱讚顏回的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而子貢卻以「貧而不怨,富而不驕」問孔夫子何如?子貢在此十足表現了自己比顏回猶勝一籌。在十多年前有一僑生住在我家中,他天賦極聰明,我常常向他傳福音,但他總是不接受。等他快畢業的時候,我請他吃飯,仍想藉機會勸他信主。他對我說:「張先生,請你答應我一件事,我可以打電報請我父親匯一筆錢給我,然後在臺灣我找廿幾位同學幫你的忙。」我不明白他的意思,他說:「我們是學新聞學的﹔你在什麼地方傳道,我們就用新聞報導替你廣為宣傳,幾年以後,就把你推崇出來成為有名望的佈道家。」哎呀!我不知道他說的是什麼話!我知道他是一片誠心好意,想幫我的忙,他看不慣人作默默無聞的事。但是主耶穌在加利利所行的,都是反天然性情的。祂一切都是隱藏自己,彰顯「父」。如果我們要跟隨主,我們天然的生命,天然的長處,或者主給我們的恩賜,都得隱藏起來,不祇在人眼前,更該在一切生活行動裏面,還是加利利的原則。

有一個弟兄,天天求神釋放他脫離周圍環境的壓制,讓他可以自由伸展膀臂,想到那裏去,就可以到那裏去。但是神天天聽他的禱告,而一直不答應他的祈求,仍將他約束在那個地方。因為他天然生命受約束的日子還沒有滿。主耶穌花那麼長的時間在加利利受天父的限制和約束,何況你和我呢!

主耶穌在加利利行了許多神蹟和異能,可是上耶路撒冷以後,除了叫拉撒路從死裏復活這件神蹟之外,極少再行神蹟。我們知道猶太人要神蹟,希利尼人是求智慧,如果主耶穌把行在加利利的神蹟,照樣行到耶路撒冷的話,擁護祂的人一定更多。可是耶穌卻在節期中在聖殿裏教訓人。那些文士和法利賽人是要看神蹟,不愛聽教訓,因為他們都是頂會教訓別人的,也是頂懂得教訓的。這次耶穌在耶路撒冷,不行神蹟,只施教訓,這又是祂反天然的舉動。親愛的弟兄姊妹,跟隨主最難的點,就是主常指教我們過反天然的生活。保羅是一個很有學問的人,主卻要他傳釘十字架的基督,不要他講今世的學問,這對於一個未受對付的天然人是很難作到的。反天然的生活和事奉,幾乎成為主耶穌一生的特點。我們常常背十字架,而真正背十字架的意義,並不著重在忍受人的敵對或辱罵,更多時候乃是:我們想要這樣作,而主卻反著我們的意思來引導我們。這種情況你我能不能順從,還是跟隨主道路的試驗。

我有權柄捨了

這次主耶穌到耶路撒冷,全城的人紛紛議論祂,有人讚揚他是好人,有人說祂是迷惑人的。從約翰第七章開始,整個耶路撒冷的人心都因著主而起動盪,結果起了分裂:一部分人擁戴耶穌,一部分人反對耶穌。我們試著想想:假若人們都反對我們,我們還比較容易忍耐著過反天然的生活一-否認自己。而若是有半數的人是贊成我們的,你我還能否認自己嗎?天然的生命是祇想爭取同情者以加強自己陣容的!在第七章裏,擁戴耶穌的人,只夠使反對的人不敢下手﹔到第九章,擁護耶穌的人增多了﹔到第十章又增多,群眾的情勢逼使耶穌不得不說:「沒有人能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捨的﹔我有權柄捨了,也有權柄奪回來。」這時候如果以擁護耶穌的人群和聲勢來看,耶穌己經不可能被人釘十字架了﹔但是主耶穌說,我還是要把自己的命捨去。主耶穌為何麼要連續說三次:「我要上耶路撒冷去受長老、祭司長、文士的害,被釘十字架,第三天復活。」目的乃是要叫擁戴祂的人冷靜下來,好讓祂可以自由地捨去自己的生命。也就是正面告訴跟隨祂的人群說,你們少擁護我罷!我是要被交給人釘十字架的,你們若不明白這一點,有一天也許會後悔的。這又是極端反天然的表現。你我常歡迎人來擁護自己,但主耶穌永不這樣作,當眾人越擁護祂,祂卻說:「我要被釘十字架,我要被釘十字架!」

到主這裏來

反天然是住棚節的真實意義。這種反天然的生活,就是教會配搭事奉的基本功課。到了節期的末日,祂大聲地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裏來喝:信我的人要從他腹中流出活水的江河來。」這裏所說:「到我這裏來」,不單是指著到主面前來領受恩典和聖靈而己,更是指著來進入祂這一種反天然的實際生活。為什麼你我一再有屬靈乾旱的感覺?因為常活在自己天然的生命裏面。我們活在自己的喜好中做人慣了,周圍環境、人、事,對我們一不如意,我們心中即刻就枯乾了。所有來到裏面,和主一樣否認自己、棄絕自己,反對自己天然生命和性情的,聖靈自然成為他們裏面的活水江河。生活是這樣,事奉也是一樣。你我若活在自己裏面,聖靈就不能成為你我的「活水江河」。有一次我到海外作工,預備好去領一個冬令會,在將近會場之前,主在心中把我原有的準備全部否定了,要我傳我從來沒有講過,也極端不合於我天然性情的信息。一時,我心中的確急了,我用勁求主容許,照我原有的預備去講,但總是被否定。後來和幾位一同服事的同工交通,他們也投主的票,否定我的意思,才算被主折服,來到主面前,接受祂這反天然的帶領。感謝神!那一次冬令會從始至終,祂成了我們的「活水江河」。

以利亞和以利沙

以利亞和以利沙是上帝所重用的兩個先知,以利亞是以利沙的老師,以利沙跟隨以利亞學習作先知,直當以利亞被接去為止。若要比較兩位的成就,絕大部份的舊約學者都會同意,以利沙的成就高過以利亞。

以利亞一生所行的神蹟,在聖經中有記載的有八個,而以利沙則有十六個。有人說,因為以利沙領受雙倍的聖靈,所以他的成就兩倍於他的老師以利亞。

以利亞有許多先知門徒(有如今天的神學生),列王記下二章記載,當以利亞要被接升天之前,他要從五十多位先知門徒中,選立一位接續他成為先知。

以利亞之所以不能繼續被上帝使用,乃是因為他在迦密山上勝過四百五十位巴力先知,證明耶和華上帝才是真神之後,受到王后耶洗別的威脅,他看重自己的生死,過於上對上帝的信心,因此他不再願意跟隨神往前走下去,所以神就不能再使用他。當他害怕被耶洗別殺害的恐懼抓住,而逃到羅騰樹下求死的時候,以利亞時代就結束。取而代之的,是以利沙的時代。所以耶和華吩咐以利亞膏以利沙接續他作以色列國的先知。

以利亞後來從五十多位先知門徒中選定了以利沙,詳細思想列王記下第二章的記載,我發現以利沙之所以在五十多位先知門徒中脫穎而出,乃是因為看重以利沙是一位肯跟隨到底的門徒。

神的僕人從被揀選到得著能力,以神的能力成就神的工作,是有一段跟隨的過程的。從以利亞被接升天之前,以利沙跟隨以利亞行走的路線,我們可以把跟隨的過程分為五個階段:吉甲→伯特利→耶利哥→約旦河岸→過約旦河。這也是主工人跟隨主的五個階段:

一 吉甲:羞恥被輥去的階段

吉甲,是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的第一個據點。

以色列人在曠野走了四十年,第一代出埃及的百姓都倒斃在曠野,因為他們在曠野悖逆犯罪,不信耶和華神能夠帶領他們進入向列祖起誓應許的地。然而上帝卻應許他們的子孫──在曠野出生的第二代可以進迦南美地。但是,這些在曠野所生的第二代百姓,全都沒有受過割禮,所以上帝吩咐約書亞給他們行割禮。而行割禮的地方就是在吉甲這個地方。

約書亞記第五章八至九節說:『國民都受完了割禮,就在營中自己的地方等到痊癒了。耶和華對約書亞說,我今日將埃及的羞辱從你們身上輥去了。因此那地方名叫吉甲,直到今日。』所以吉甲的意思就是上帝把在埃及的羞辱輥去了。

埃及屬靈意義所象徵的,就是為奴之地,這個世界就是我們未得救之前的為奴之地。吉甲屬靈意義所象徵的,就是上帝把我們在世界上做撒旦奴僕的羞辱拿去之地。

當以利沙知道上帝要把他的師父以利亞接去,他就不離開以利亞。聖經說:『耶和華要用旋風接以利亞升天的時候,以利亞與以利沙從吉甲前往,以利亞對以利沙說,耶和華差我往伯特利去,你可以在這裡等候。以利沙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必不離開你。』換句話說,以利沙不願意留在吉甲。雖然吉甲象徵著上帝的赦罪,但是吉甲只是一個開端,是救恩的剛開始,而不是終點。

吉甲也可以說是信仰的啟蒙階段。許多基督徒到了吉甲就停在那裡,有些人一停就停很久,沒有甚麼成長,不但誤把哈蘭(中點)當迦南,而且比把吉甲(起點)當迦南。

希伯來書的作者勸勉我們『要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許多基督徒信主多年,對神的話語的認識還只是在開端的地步,禱告還只是在開端的地步,信心還只是在開端的地步,甚至靈性還只是停留在開端的地步。若是這樣,那就是一直停留在吉甲的階段。

當年以色列人進到吉甲之後,迦南遍地還有許多外邦民族,以色列人必須把他們全部趕出去。因此吉甲只是攻打迦南的起點,若以色列人想要擁有迦南地,他們就必須繼續前進。聖經說:『以利亞對以利沙說,耶和華差我到伯特利去,你可以在這裡等候。以利沙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必不離開你,於是二人下到伯特利』。以利沙選擇不停留在吉甲,而是繼續隨以利亞往前走。

吉甲是主工人跟隨主的第一個階段,讓上帝把我們在埃及(就是世界)的羞辱輥去,當上帝把我們在世界上的罪惡羞辱輥去之後,我們必須繼續前進到下一個階段。

二.伯特利:住在神殿中的階段

主工人跟隨主的第二個階段是:住在神的殿中。

當以利沙不願意停留在吉甲之後,以利亞就帶著他往前行,聖經說,他們來到了伯特利。伯特利是當年雃各逃避以掃追殺的落腳之地。在這個地方雃各夢見一個天梯立在地上,梯子的頭頂著天,有上帝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來,耶和華站在梯子以上。雃各睡醒之後說:『耶和華真在這裡,就懼怕說,我竟不知道。這地方何等可畏,這不是別的,乃是上帝的殿,也是天的門』,於是雃各把所枕的石頭立作柱子,澆油在上面。就給那地起名叫伯特利(就是上帝殿的意思)〔但那地方起先名叫路斯〕

伯特利是上帝的殿,是敬拜事奉神的地方。今天的教會就是屬靈的伯特利,是上帝的殿,是敬拜事奉神的地方。當一個人蒙救贖成為基督徒之後,他的內心裡面也會自然產生了個伯特利,就是聖靈的殿。保羅說:『豈不知你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嗎?神的聖靈住在你們裡面。』我們不能讓裡面的聖殿毫無敬拜,不能讓心裡的聖殿荒涼。

許多人以為成為基督徒就夠了,成為一個教會的會友就滿足了,因此不太注重屬靈生命更深的成長。今天我們就好比雃各一樣,我們為了逃避罪的追殺(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我們進到教會裡面遇見神。

然而,若我們來到上帝面前,卻沒有對神有更深的敬拜與事奉,那麼,教會就不是我們的伯特利,而只是路斯而已(伯特利是雅各遇見主之後才更名的,是有柱子澆上油的地方,而路斯則是沒有神顯現,也沒有恩膏,甚至沒有一根象徵敬拜的柱子被豎立起來的地方)。

聖經說以利亞就帶著以利沙到伯特利,那時以利亞就對以利沙說:『耶和華差遣我往耶利哥去,你可以在這裡等候。以利沙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必不離開你。』

有人說,在伯特利天門都開了,還要往前走做甚麼?就好像彼得在變像山上向耶穌說:『主啊!我們在這裡真好,你若願意,我就在這裡搭三座棚,一座為你,一座為摩西,一座為以利亞』。若是我們以為做基督徒只是要追求天門開了(聖靈充滿、美好的教會生活、基督徒的敬拜與團契、彼此相愛),我們就會和彼得一樣有搭三座棚的想法,那就不懂甚麼叫作加略山上的愛。因為加略山的愛就是耶穌的愛,也就是一種肯犧牲的愛,是一種能夠為靈魂的得救而多走一哩路的愛。

若真要跟隨主,伯特利還不是我們的終點,因為前面還有耶利哥──一個經歷更深磨練的階段等著我們。

三.耶利哥:經歷磨練的階段

主工人跟隨主的第三個階段是:經歷神的磨練。

當以利沙不願意停留在伯特利之後,以利亞就帶著他往前行,聖經說,他們來到了耶利哥。耶利哥這個名字原來是「苦難、試練、磨練」的意思。

約書亞記第五章十至十二節記載,當以色列百姓在曠野走了四十年,進入迦南地之後,他們就在耶利哥停留。

以色列人在耶利哥做了兩件很重要的事情:

第一是,守逾越節,並在逾越節的次日,他們就吃迦南地的土產。他們不再靠上帝從天上降下嗎哪來餵養他們,他們必須學習自己尋找食物。

第二是,他們必須趕出迦南地的外邦民族,而第一個要攻取的城市便是耶利哥城。耶利哥城最大的特色是傾斜而高大的城牆,易守難攻。耶利哥也是交通門戶,南至耶路撒冷,西達伯特利,以色列人必須先攻下此城,才可直入迦南腹地,取得北進的根據地。

這兩件事給我們的屬靈意義是:

第一,基督徒在靈命上要脫離吃奶的階段,要學習吃當地的土產。以前都是別人幫我讀經、幫我禱告、幫我事奉,現在輪到我可以自己讀經、自己禱告、也學會事奉。

第二,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事物是我們的耶利哥,我們要憑信心征服它。菸酒不能戒掉是我們的耶利哥;習慣安逸的生活是我們的耶利哥;健康的問題是我們的耶利哥;甚至,人際關係是我們的耶利哥。這些屬靈高大的城牆,若是我們憑信心繞城七日,再堅固的城牆也要倒塌。

耶利哥的階段是經歷磨練的階段,作主的工人在跟隨主的過程中,耶利哥階段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階段。

聖經說,當以利沙跟隨以利亞來到耶利哥的時候,以利亞對以利沙說:『耶和華差遣我往約旦河去,你可以在這裡等候,以利沙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必不離開你,於是二人一同前往。』

在耶利哥階段之後,還有更進深的階段,就是約旦河的階段。

四.約旦河:從客觀到主觀經歷能力的階段

主的工人跟隨主的第四個階段是:從客觀到主觀經歷能力。

當以利沙不願意停留在耶利哥之後,以利亞就帶著他往前行,聖經說,當他們來到了約旦河時『以利亞將自己的外衣捲起來,用以打水,水就左右分開,二人走乾地而過。』

當主的工人願意離開吉甲、伯特利、耶利哥時,他才能經歷到約旦河的神蹟。不過,若把我們比成跟隨的以利沙時,我們就必須承認,以利沙所經歷用衣打水的神蹟,只是客觀的看見,是以利亞行的,而不是自己行的。

或許,我們曾經經歷過一些神蹟,也聽過一些有關神蹟的見證,但是,這些都不是自己所行的神蹟。一個主的工人不能停留在這個階段,應當操練把從別人身上的榜樣以及所看見的的客觀經歷變為自我的主觀經歷──就是要像以利沙那樣求『願感動你的靈加倍的感動我』。

到底以利沙為甚麼要求加倍的聖靈呢?因為以利沙被揀選接續以利亞作先知,以利沙的時代的社會是一個比以利亞時代更險惡的社會,只有求那感動以利亞的靈加倍的感動以利沙,以利沙才能在那個時代做先知。這是很難得的祈求。

今天,我們每一位主的工人,所面對的時代之險惡,何止二倍於以利沙時代,在這個時代做神的工人,我們應當求加倍感動以利沙的靈再加倍的感動我。我們要求加倍的聖靈感動我作傳福音的工作、我們要求加倍的聖靈感動我禱告、我們要求加倍的聖靈感動我有恩賜的事奉。我們若獲得那加倍感動我們的聖靈,那事奉才會是我的主觀經歷。

以利亞有能力,並不表示以利沙就有能力。我們需要學習以利沙,把客觀的經歷轉變為主觀的經歷。

五.過約旦河:生命撕裂破碎的階段

我們不但要求加倍的靈,也要付出一些行動,就是把自己撕裂,這是主的工人跟隨主的第五個(最後一個)階段。

聖經說,當以利沙求加倍的靈感動,他們二人正說話的時候『忽然有火車火馬將二人隔開,以利亞就乘旋風去了,以利沙看見就呼叫說,我父啊!我父啊!以色列的戰車馬兵啊!』以利沙為以利亞被提而頓時感到絕望。或許在以利沙看來,能力已經隨著以利亞的被提而消失了,以色列的戰車馬兵──象徵著神的庇護頓時離開,讓以利沙感到無助。

然而,以利沙應該相信耶和華神,一定會再興起一位以色列的戰車馬兵,來幫助以色列國。其實,這位要被興起成為以色列戰車馬兵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對著以利亞呼喊『以色列的戰車馬兵啊』的以利沙自己。

聖經說,當以利亞被接去之後,以利沙就把自己的衣服撕為兩片,再拾起以利亞所掉下來的外衣,用這外衣打水過了約旦河。當以利沙先把自己的外衣撕裂,接受以利亞能力的外衣就有神蹟出現。

我們必須把自己驕傲的外衣撕裂,上帝的能力才能從天上降下來。若我們用我們的驕傲當外衣擊打河水,或靠自己的才幹當外衣擊打河水,河水絕對不會分開。這對每一位事奉神的工人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學習。甚麼時候我們學會把自己的老我撕裂,上帝就能自由的透過我行神蹟。甚麼時候我們願意把自己的硬心撕裂,甚麼時候就會有湧流不息的能力從天上下來。

[結論] 一個基督徒的成長過程必須經過吉甲、伯特利、耶利哥、約旦河以及過約旦河五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很重要,每一個階段也都不能成為我們長久停留的地方。神的工人必須不斷在成長中,得著事奉所須要的能力。

上帝從世界的罪惡中把我們拯救出來,讓我們住在神的殿中,使我們經歷考驗,甚至讓我們客觀的看見或聽見發生在別人身上的神蹟,這一切都為了預備我們主觀而親身的經歷上帝的能力。

求主從這一段聖經中,讓我們由以利沙跟隨以利亞的五個階段,思想《主工人的跟隨》。面對現今的時代,我們都是神所揀選的工人,我們若願意服事這時代的人,願當年感動以利沙的靈,加倍的感動我們。

事奉學習

事奉學習班

第一題 神救恩的目的

第二題 奉 獻

第三題 神的引導

第四題 事奉主 (一)

第五題 事奉主 (二)

第六題 不要愛世界

第七題 職 業

第八題 理 財

第一題 神救恩的目的

一. 神造人的目的
神按照自己的形像和樣式造人. (創一26,27)
1. 神喜愛與人同住. (箴八31)
2. 神要人替祂管理萬物. (創一26,27 ;詩八6-8)
並分享祂的榮耀. (詩八4-5)

二. 人犯罪墮落的結果
因撒但引誘人犯罪,人就從神的旨意中墮落了.
1. 人與神隔離.(創二17,三23,24), 人虧缺了神的榮耀.(羅三23)
並失去了管轄權.(創三17-19)
2. 人受撒但的捆綁,成為罪的奴僕,受死亡的威脅.
(羅五12,六16; 弗二1)

三. 救恩恢復神造人的目的
因著基督十字架的救恩,人的罪得赦免,並與神和好,神也恢復了祂造人的目的.
1. 神得以與人同住,與人相交,與人聯合 (約一14,十四16,17,20;
約壹一3,二24;啟二十一3)
2. 藉著基督人得著永遠的生命,並得著神兒子的名分,與基督同作後嗣,
有分於屬天的產業 (羅八15-17;加四4-7;弗一5-6)
3. 神要人單單事奉祂,人蒙救贖之後就是來事奉神.
(申十20,太四10;路一74-75)
4. 藉著基督,神得著一個團體人,就是教會.是基督的身體,也是基
督的新婦.(林前十二12-13;弗一23,五23-24;啟二十一2,9),
與祂同享榮耀並彰顯祂的榮耀 (詩八4-5;羅八29-30;來二10;
啟二十一2);也要同被建造成為神聖潔的居所.(弗二20-22;彼前二5)
5. 神要人與祂同掌權,藉著教會羞辱仇敵,得勝者與基督一同作王
一千年,在永世裏,人與神一同作王直到永遠.
(詩八2,6-8;提後二12;啟二十4,二十二3-5)

第二題 奉 獻

一. 奉獻的意義
1. 奉獻不是出來作全時間傳道人.不只是為神獻上錢財和力量,乃是叫我們全人獻給神.
2. 奉獻在舊約裏繙作「承接聖職」(Consecration),特別指著亞倫與亞倫一家說的.
(出埃及記二十八,二十九章;利未記八章)
在新約裏,奉獻就是接受基督,充滿了基督.
(1) 身分的改變:我們是從世界裏被分別出來歸給神而終身事
奉神,作君尊的祭司 (彼前二9;啟一5,6)
(2) 主權的改變:我們不再屬自己,乃是屬於買贖我們的主.
(林前六19-20)
(3) 目的的改變: 我們不再為自己活,乃為主活. (林後五15)

二. 奉獻的重要
1. 奉獻是蒙恩的人正常的反應 (林後五14)
2. 奉獻才能使神自由作工在我們身上,是我們屬靈生命長進的關
鍵.(弗二10)
3. 奉獻才能明白神在我們身上的旨意. (羅十二1)

三. 奉獻的根據
1. 因主愛的激勵. (林後五14-15)
2. 因神憐憫了我們. (羅十二1)
3. 因我們是被主耶穌用重價(流血捨命)買來的.
(林前六19-20)

四. 奉獻的目的
1. 奉獻最大的目的是事奉神.也就是終身侍立在神面前,聽從祂的
命令,照祂的旨意行. (路一74-75; 來九14)
2. 奉獻能讓神自由作工在我們身上,成為神合用的器皿.(弗二10;
提後二21)
3. 奉獻使我們完全聖別歸給神,使神在我們身上的旨意得以成就.
(羅六16,19)

五. 奉獻的實行
1. 在神面前承認地位的改變與主權的轉讓,要有一次鄭重 地向神
表示把自己整個人獻給神,包括靈、魂與身體,一切所是和所
有.(羅十二1,六13)
2. 求神保守每天奉獻的生活,不從奉獻的地位墜落.
3. 經常要更新自己的奉獻 :不是一次獻上就可以,常因主愛的激
勵,不斷地更新奉獻,為主而活.如利未記六章所記,祭壇的火要
經常燒著,不可熄滅. (利六8-13)

第三題 神的引導

一. 受神引導的重要
1. 我們要在神面前生活與工作,必須受神引導,行在神的旨意中,
才能討神歡喜.
2. 在我們裏面生命的要求是順服神的旨意.若順著自己的意思
行,就感痛苦,若順著神的引導行,就得著生命,平安和喜樂
(羅七22,八6)
3. 順著神的引導行,就不走冤枉路,枉費光陰,並能因著我們更認
識神而叫神的工作逐漸成全在我們身上,使我們像主.

二. 能受引導的人
1. 必須先把自己獻上當作活祭,才能察驗神純全善良可喜悅的旨
意.(羅十二1-2)
2. 立志遵行神旨意的人 (約七17)
3. 住在主裏面,與主有交通的人,才能受主恩膏的教訓,明白主的
旨意,遵主而行. (約壹二27)
4. 心歸向主而心靈向神敞開的人,這樣,在主面前就沒有遮蔽,能
看見主的面光而受引導 (林後三16,18)
5. 清心的人,就是向著神純一,單純,只要神,不要神之外的東西,
這樣才能清楚主的引導 (太五8,六22-23)
6. 仰賴神的人,在凡事上都認定主,主必指引他的路 (箴三5-6)

三. 神引導的憑藉
神既要我們明白祂的旨意,受祂的引導而行,祂就用各樣奇妙的方法來帶領我們.
1. 聖靈的引導(恩膏的教訓)也就是裏面的感覺(羅八14;約壹二27)
因聖靈住在我們的靈裏,神的兒女都能受聖靈的引導.
聖靈把神的旨意啟示給我們,使我們裏面知道,有感覺.但是我
們不可分析感覺.如果是出乎主的引導,自然而然你有平安,有
喜樂. (西三15;腓四7)
2. 聖經的教訓 (詩一一九105; 羅十五4; 提後三16)
聖經乃是神旨意最清楚 的啟示(在原則上). 神的旨意在過去
已經多次顯現過,且寫在聖經裏.我們若要從聖經裏得著亮光而
明白神的引導,不但要好好讀聖經,也要走神的路,因神的話是照亮我們的腳步的.
3. 肢體的交通 (太十八15-18)
因我們是活在教會(身體)中,很需要教會的印證和保護.
4. 環境的安排 (創三十一1-3; 徒二十八3-6)
一切擺在我們四圍的環境,都有主的手在管理與安排,因祂是天
地的主.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碰著的,所有的遭遇都是經過主量過的,
所以要學習在環境中受主引導.

第四題 事奉主 (一)

一. 事奉的緣起
1. 神拯救祂子民的目的是為要使他們事奉祂.(出三12,七16,
九1,13)
2. 神在西乃山顯現,呼召以色列民全國作祭司事奉祂.(出十九4-6)
3. 以色列人拜金牛犢而失去了祭司的地位. (出埃及記三十二章),
利未支派在試驗中得勝(出三十二26-28),事奉的權利歸給他們.
(民一49-51)
4. 新約時代神的恩典又恢復一切相信耶穌基督而蒙恩得救的人,全
體作祭司事奉神.(彼前二5,9; 啟一5-6,五9-10)
5. 凡因主的救贖而從仇敵權勢下被釋放的人都必須事奉神.
(路一74-75)
6. 在永遠裏,每一個神的兒女只作一件事:事奉神. (啟二十二3)

二. 事奉的意義
1. 事奉的字義是「伺候」(to wait on),
「服事」(to serve as a servant)
2. 事奉主就是作主的奴僕,站在僕人的地位服事主.(羅六22;
林前七22)
(1)對主:侍立,敬拜,讚美,歌頌,禱告. (太四10;徒十三2)
(2)對人:被主使用,按主分派,作主的工,服事人.(林前三9;
林後六1)
3. 事奉主也就是獻上自己,為主而活.在凡事上為主而活就是事奉
主.我們在世上活著的目的乃是事奉主.
(羅十二1,十四6-9;林後五14-15)
4. 真實的事奉是生命的流露,基督的活出.(林後二14-15,四11-12)

三. 事奉的動機
1. 因著順服主的旨意和呼召而事奉祂.
2. 因救恩的浩大,主愛的激勵,而甘心樂意作奴僕事奉祂.
(出二十一5-6;林後五14)
3. 因在我們裏面基督生命的催促而事奉祂. (可十45;約十三4-5)
四. 教會(或身體)的事奉 (林前十二5,14-24)
1. 每個重生得救的人,都是基督身體上的一個肢體,每個肢體都有
一分功用.
2. 每個肢體的功用都是身體所不可缺少的.
3. 每個肢體都該盡他作肢體的功用,與同作肢體的配搭著事奉.
4. 在身體配搭的事奉中,必須讓聖靈藉著十字架來對付己生命.
5.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基督是教會的頭.各肢體聯於元首基督,就能
彼此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叫
身體漸長,在愛中得著建立. (弗五23,四15-16)

第五題 事奉主 (二)

一. 生命的事奉
1. 基督徒的身分與地位是屬天的,所以事奉也是屬天的,屬靈的.
(弗二6;腓三20;林前二12-13)
2. 事奉的託付是藉著聖靈的能力作主的見證,所以必須被聖靈充滿
與澆灌. (徒一8)
3. 屬靈的人才有屬靈的事奉,甚麼樣的人就作甚麼樣的工.
(太七16;雅三11-12)
4. 真實的事奉是在靈和真實裏事奉,是生命的流露與供應,是基督
的活出與彰顯. (林前四1;林後二14-17)
5. 兩種事奉
1. 恩賜的事奉: 恩賜是聖靈所運行,隨己意分給各人,為要建造教
會.有恩賜的,要追求更美好的生命.
2. 恩典(生命)的事奉: 是基督豐盛生命的流露與供應.恩典(生命)
的事奉是要經過十字架的工作,己的破碎,倒下,衰
微.聖靈把基督的生命組織在裏面,而有生命的流露.

二. 如何事奉主:事奉的學習
1. 事奉主的人必須學習跟從主, (約十二26) 主在那裏,服事祂的
人也在那裏.要捨己(否認己),背起十字架來跟從主.
2. 要按神的旨意來服事. (徒十三36;來十7)
(1) 要時常親近主,侍立在祂面前,過禱告的生活.
(2) 要學習聽主的話,必要時,要禁食禱告,才能明白主的旨意,按
他的旨意來事奉,討祂喜悅. (路二37;徒十三2)
3. 要學習殷勤.不怠惰,竭力多作主工. (羅十二11;
林前十五58)
4. 要學習順服權柄.藉著神所安排的人與事,服在神大能的手下.
(羅十三1;彼前五5-6)
5. 在配搭事奉上要知道自己所站的地位.不越過自己的地位或
踐踏別人,而要彼此成全. (林前十二18-21;加五13-15;
弗四16)
6. 不單獨行動,在生命的交通裏,彼此同心事奉. (腓二1-4)
7. 要忠心而有見識,並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
好管家. (路十二42;彼前四10)
8. 不要只在眼前事奉,無論作甚麼,要從心裏作,像是給主作的,
不是給人作的. (西三22-23)

第六題 不要愛世界

一. "世界"的字義(KOSMOS)
1. 指物質的宇宙或地球.(徒十七24;約一10)
2. 指地上的人.(約三16)
3. 指這世上的事.(約壹二16,17;林前三19;雅一27)
4. 指一個有秩序的抵擋神的組織或安排.

二. 認識世界
1. 世界與神為敵.
1.)世界與神是相敵對的.(雅四4;約壹二15)
2.)世界的王在主耶穌裏面毫無所有.(約十四30)
3.)主耶穌已勝了世界.(約十六33)
4.)主耶穌不屬這世界,祂的國也不屬這世界.
(約十七14,十八36)
2. 撒但是世界的王
1.)撒但是世界的王,世界的神.(約十四30;林後四4)
2.)全世界都臥在魔鬼的手下.(約壹五19)
3.)他擁有天下萬國的權柄,榮華.(路四5,6)
3. 世界的結局:要受神的審判.
1.)這世界的王受了審判.(約十六11)
2.)這世界的樣子將要過去了.(林前七31)
3.)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約壹二17)
4.)神的忿怒要臨到那些敗壞世界之人.(啟十一18)
5.)大巴比倫要被焚燒直到永遠.(啟十七,十八,十九)

三. 今日我們和世界的關係
1. 藉受浸歸入基督的死,結束了和這世界的關係.(羅六4;加六14)
2. 在世界卻不屬世界,所以世界恨我們.(約十七14,十五18)
3. 我們是屬神的,並且勝了世界,因為那在我們裏面的,比那在世
界上的更大,使我們勝過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
(約壹四4,五4,5)

四. 如何"不要愛世界"
1. 常有更新的奉獻,心意更新而變化,全然並絕對為主而活.(羅十二2)
2. 按著恩膏的教訓,住在主裏面.(約壹二27)
3. 要清楚認識神對這世界的判斷和結局.常省察自己愛神的心有多少.
(約壹二15)
4. 羨慕得著屬天的基業.(林後四18;西三1-3)
5. 為神用世物.

第七題 職 業

一. 神兒女對職業的認識
1. 選民生活的目的是事奉神(祭司的身份),地上的職業是使我們
得養生並服事神. (出十九6)
2. 我們留心作正經事自世界手中取回屬神之物.(弗四28;
出十二36)
3. 我們得貨財的力量和機會是從神而來.(申八18)
4. 神常藉著我們的職業和其環境作工在我們身上.(羅八28)
5. 一個人的服事常和他的職業有關.
6. 在職業中儆醒為主站住就能榮耀神,影響人.

二. 職業的選擇
1. 要尋求等候神的引導,要清楚是主的帶領.
2. 以選擇生產性及技術服務性的工作為優先.
3. 從事自己能勝任的工作好過因勉強而過度受壓.
4. 避免進入有不義不法及投機性的工作.(良心)
5. 要注意職業對自己靈命的影響(長進)
6. 要顧及地上責任的需要.(家庭)

三. 職業中該有的學習
1. 有光和鹽的見證.叫我們不被世界的靈影響.
2. 培養人際關係,謹言慎行,以智慧和外人交往.(西四5,6,弗五16-18)
3. 要忠於所托盡上全力,但更要注意聖靈的微小聲音.就能事半功倍.
4. 工作是主所預備的,因此不必爭競,自誇或自卑.(林前四7)
5. 常思考如何用自己的專長來服事主.(求主引導)
6. 要仰望主的恩典,來勝任自己原來不能做的工作.
7. 神常藉工作的轉換,帶我們走自己所不知道的路.(賽四十二16)
8. 在工作中的身份或重擔不帶回家中.

第八題 理 財

一.學習理財的目的
1. 脫離債務和貧窮的威脅.
2. 脫離不足和掛慮的捆綁.
3. 進入滿足和豐富的境界.
4. 進入喜樂和有價值的人生.

二. 錢財對人的影響和傷害.
1. 瑪門會取代神的地位.(太六24)
2. 使人分心不能專注於天.(太六21)
3. 因積財自足在神前失去富足.(路十二15,20,21)
4. 貪財導至萬惡.(提前六10)貪婪即拜偶像.(西三5)
5. 使人陪上自己,所得的卻是無定的錢財.(路九25;提前六17)

三. 我們使用財物的適當態度.
1. 先求(或只求)神的國和義,需用之物神會賜給.(太六33)
2. 積儹財寶在天,有永存的儲蓄.(太六20)
3. 善用錢財結美果.(提前六18)
4. 忠心於受托的小事,好為受托大事做預備.(路十六10,11)
5. 撇下所有跟隨主.(林前七30,31;腓三8)

四. 財務計劃
1. 財物有計劃才能有調整的學習.
2. 在財務使用調整中發現蒙福或攔阻神祝褔的原因.
3. 財物奉獻的學習.(責任與負擔)
4. 儲蓄金及投資的運作.
5. 休閒及退休的安排.

五. 真實富有的人生:敬虔加上知足(提前六6)
1. 自缺乏不足和明日的憂慮得釋放.(路十二22-34)
2. 因為神的國和神的旨意而活,神供應一切需要.
3. 因有財寶積存在天,心和盼望乃在上面的事.
4. 得著上尖下流的祝褔(給人就必有給你的).(路六38)
5. 得著金銀之外的無限福份.(生命的福份)
6. 天上豐盛基業的把握.(信心和啟示的加增)(彼前一4)
7. 成為神愛和祝褔的管道
溫哥華聖道堂創堂暨顧問牧師孫約翰牧師在紐約華埠靈糧堂舉行了針對教會同工的專題講座--「忠心事奉的工人」。

「我們在教會多年努力事奉,然而是否真正明白事奉的意義?」孫牧師問。「只有明白事奉的真諦才能真正為主獻身事奉,這樣的事奉才可以達到主前。」接著,孫牧師藉著提摩太前書1章12節來詮釋事奉的五大核心。

「事奉」--是主所派遣的
「我感謝那給我力量的我們主基督耶穌,因他以我有忠心,派我服侍他。」(提摩太前書1章12節),其中「派」表明我們事奉主不是人的意志來決定而是主的派遣。因此,事奉的職分是聖潔的、榮耀的,只有主所差派的人才有資格去事奉。

「事奉」--要忠心耿耿
而「忠心」一詞則告訴我們,事奉的人需要對主絕對盡忠。神揀選我們不是因我們的外表、血統、才幹、地位,而是我們對他的忠心。同樣,對於教會的事奉,神看重的不是我們能夠為他事奉多少,而是我們是否對他忠心耿耿。神揀選僕人去事奉最大的標準是對他絕對效忠。

「事奉」--應有主加給的力量
事奉的道路充滿了艱險、苦難,能夠支撐使徒繼續為真道奔跑的動力都是由主而來的。就如使徒保羅在給自己屬靈的兒子、同工提摩太的書信中寫道:「我感謝那給我力量的我們主基督耶穌...」。因此,軟弱中主賜給我們力量,使我們剛強壯膽,突破一切阻力繼續勇往向前。

「事奉」--要凡事感恩
無論在患難還是舒適的環境,我們都要常懷感恩的心。而且在希臘文中,「感恩」就是「喜樂」的含義。因此,為主服事的工人要常常帶著感謝、喜樂的心態。

「事奉」--要明確事奉的對象
我們服事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明確事奉的對象,否則我們的事奉就是前朮伀韝F。那麼,我們為誰服事?是主耶穌基督。此外,「不要只在眼前侍奉,像是討人喜歡的,要像基督的僕人,從心裏遵行神的旨意。」(以弗所書6章6節)我們要卑微自己,常帶基督的心,並牢記「服事最小的弟兄就是在服事主」。

Friday, June 5, 2009

Just as I am by Charlotte Elliot

Caesar Milan
told Charlotte
Everyman is a sinner.

Monday, June 1, 2009

先知

探討「先知」這個字的字根,或可幫助我們瞭解先知的職份與功能。
有下列四種看法(註 3):

 1.它源於亞拉伯字根,意思是「宣告」或「報告」。依此,先知是發言人、代言人。

 2.它源於希伯來動詞「流出、滾沸」。依此,先知是傳信息者、是替上帝發言的器皿。

 3.它源於亞喀得字根,意思是「呼召」。依此,先知是蒙召,肩負特殊使命的人。有人根據這裡強調先知的被動性,是被上帝呼召的,不是自己志願要做先知。

 4.它源於閃語字根,意思是「傳信息」。

  不論它的字根如何,從舊約中的用法,我們也能窺知先知的職份與功能。
出埃及記 7:1,上帝對摩西說,你的哥哥亞倫是你的先知,是替你說話的(參看出 4:16)。上帝呼召耶利米作先知時,對他說:「我吩咐你說什麼話,你都要說。」(耶 1:7) 其他的先知也都在傳達上帝的話(亞 7:12)。難怪希臘文把先知這個字翻譯成 prophetes,是由介係詞 pro「為、代替」和動詞 phemi「說」合併而成,意思就是「替他人說話」。

  先知在人面前是上帝的代表,相對地,祭司是在上帝面前代表人。
先知的職責是傳講上帝所啟示給他的信息。先知的職份是非常的,而不是尋常的。
上帝按立祭司與利未人來做正常教導與施行聖禮的工作,但百姓日久忘了律法的精義,
拘泥於字句,甚至違背律法,上帝就興起先知來教導與警告他們,要他們回轉歸向上帝。
先知的話仍然是根據律法、闡明律法,呼籲百姓要守上帝的誡命。
他們的信息不但是對當代人,也是對後代人而發,主要的重點有三

 1.超越而公義的上帝:不遵守上帝的誡命就有審判,以色列人如此,外邦人亦然。

 2.上帝不變的慈愛:只要悔改,離棄偶像歸向上帝,上帝仍會憐恤。

 3.將來必成就的事:包括耶穌基督和上帝的救贖。

  先知在舊約裡還有不同的稱號:先見(撒上 9:9)、神人(申33:1、撒上 9:6、王下 4:9)、
耶和華的僕人(王上 14:18)、耶和華的使者(哈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