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31, 2011

北大精神

北大老校长蔡元培提出的“兼容并包,有容乃大”办学方针,
与至今仍立在北大校园里的“德先生”、“赛先生”雕塑,常常被人们引作“北大精神”的象征,
但所谓的“北大精神”本不存在。
北大之所以为北大,很大程度上因为那些与北大有渊源的名字:
严复、蔡元培、蒋梦麟、胡适和傅斯年,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北洋政府的“宽容”:
在“武夫治国”环境中,这些知识分子一直被作为难得的精神文化力量。

通过追忆西南联大时代来替“北大精神”寻根,也是几近可笑的。
毕竟,历史上再难碰到那样的特殊时代;更何况,
联大的辉煌更多“归功于”清华而不是北大。
假如“北大精神”真有之,马寅初的一个学术观点就该被容忍。
独立思想和自由主义一直是许多北大人身上的特质,但北大从来不因此而成为“神话”。

北大早年校歌《燕园情》中有如此一段:
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忆昔长别,阳关千叠,狂歌曾竞夜,收拾山河待百年约。

南阳

城西卧龙岗是诸葛亮辅佐刘备前的躬耕地武侯祠, 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典故的最正统的发生地。 南阳历史上曾孕育出“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 范蠡、 “智圣”诸葛亮,“谋圣”姜子牙以及政治家百里奚 -------------- 沈家門漁港-舟山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