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ne 6, 2009

住棚節

住棚節 讀經:約翰福音七:1~18、37~44﹔利未記二十三:33~44﹔希伯來書十一:13~16

早晨我們以約翰福音第七章,來看主耶穌道路的起點。就原則說,我們該以伯利恒寒微的馬槽作起首來跟隨祂的,但是嚴格地說起來,主的道路乃是從約翰福音第七章纔起首的。主耶穌在地上傳道有將近三年的時間,大部份都走在加利利地﹔加利利這個地方,雖然也有難為主的時候,可是大部份還是給主相當的鼓舞。許多的神蹟、異能,都是在加利利行的。加利利的人心,對於主的教訓,還算是能接受的好地土。我們可以說:加利利乃是叫主耶穌彰顯「父」的地方。主耶穌在加利利生活的一段時間,把神的性情、能力和榮耀,都表明出來了。就如:主耶穌在山上改變祂的形像,也是在加利利發生的。
約翰福音第七章的這個住棚節,主耶穌最後一次離開了加利利地。往後一直到祂被人捉拿,被釘十字架,約有六個月的時間,主都行走在耶路撒冷一一猶太地。這段時間,是主耶穌所走上十字架的道路最具體的一段路程。祂在加利利行走的時候,周圍有很多擁護祂的人,可是來到耶路撒冷,周圍卻都是仇視祂,向祂不懷好意。我們若是要跟隨主,約翰福音第七章,也是我們學習的起點。約翰福音曾用過八次「這事以後」一一二、三、五、六、七、十九兩次和廿一章的開頭。而這九個「這事以後」,標明了主耶穌在加利利和在猶太地的行徑。約翰福音第二章記載主耶穌在耶路撒冷潔淨了聖殿。第三章記載站在耶路擻冷,受到一般人的歡迎,甚至當時猶太議會的議員尼哥底母,也於夜間來拜訪請教。第四章記載主耶穌經過撒瑪利亞回加利利去。第五章以「這事以後」,標明站在加利利過了一段時間,又到了耶路撒冷,而且在畢士大池子旁邊行了一個神蹟,醫好一個病了三十八年的癱子。因為主耶穌是在安息日行了這-件神蹟,當時法利賽人就開始逼迫耶穌,與他辯論,甚至想要殺祂。於是主耶穌又從猶太地離開,回到加利利。第六章開始,又以「這事以後」標明以下這段時間都是在加利利過的。到了第七章開頭又以「這事以後」指示我們,主耶穌又上耶路撒冷。從第七章的住棚節起,主耶穌的行徑一直在猶太地,直到被釘十字架受死..。到了約翰福音廿一章第八次用「這事以後」,主耶穌又在加利利向門徒第三次顯現。

住棚節的由來和意義

我們若是渴慕跟隨主耶穌,就必須認識住棚節的屬靈意義。利未記二十三章33~44節,給我們知道住棚節的由來,乃是出於耶和華神的吩咐。是神要祂的百姓紀念他們從埃及為奴之家蒙拯救,走向神應許美地之間所經過的曠野,所過的客旅的生涯一一住在帳棚裹的生活。神吩咐他們每一個人從自己的家出來,各人去砍一些樹枝,合力搭一個棚,共同居住在裏面,這是住棚節的由來和意義。我們用新約的亮光來看的話,乃指:(一)因著我們蒙神的救恩,知道在地上沒有我們長存的家﹔這一個世界對我們來說,已經成為一個屬靈的曠野,我們的一生祇是一條通路而已。你我在世界上不過是搭一座棚,歇息歇息,避避風雨罷了。假若世界在你我的心裏還有「家」的地位,那麼我們必然會紮根在這世界裏裹,如同羅得紮根在所多瑪一般,那我們就不可能跟隨主耶穌了。亞伯拉罕、以撤和雅各,他們乃是仰望一座城,並且歡喜迎接﹔他們承認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他們若是想念地上的家鄉,還可以有回去的機會,可是他們的腳步部是非常確定,他們乃是從世界蒙拯救出來,走向神為他們預備更美的家鄉。今天許多神兒女的屬靈問題,並不出在犯罪的事上,乃是出在不夠認清我們的道路。以犯罪不犯罪為基督徒生活的標準,是不夠的﹔我們應該問:「你我的目標是在那裏?」世人的目標是世界,他們要從世界得著些東西,而我們的目標是從世界裏出來,要向前達到另一個境地,我們都有一個應該脫離的家一一世界。(二)同時你我還有一個天然的「己」生命的性情,這是一個比世界更堅固的「家」,我們還得要脫離。然後你我才能夠真實的跟隨主的道路。認真地說,世界的「家」還不是我們最大的阻擋,你我天然「己」生命的主張和意見,更是攔阻我們跟隨主。所以住棚節的意義,不祇要求我們從世界出來,更是要求我們從「己」生命裏面出來。耶穌說: 「若有人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我。」我們都羨慕凡事得著主的引導,其實主的引導很簡單,也非常容易,然而我們為什麼經歷得那麼少呢?原因是你我的「己」生命不肯捨去,我們的主張和意見,使我們沒有辦法受主的引導。世界上的人為什麼都落在痛苦中?許多的痛苦,都是「己」生命製造出來的。比方說:你我時遭遇貧窮,貧窮不一定會使人痛苦,但是在貧苦中「己」生命開始「怨」,這個「怨」就叫人苦了。比如:有人過著順境,這是可以慶幸的,但是「己」生命在我裏頭作怪,叫我們生出驕傲。而驕傲乃是萬惡之根,這又叫人苦了......。看見別人比我們更進步,更屬靈,更愛主,該是可歡的,看見別人情況不好,該叫我們同情,可是「己」生命一作怪,歡欣和同情卻變成嫉妒和批評。主耶穌的教恩,是要拯救我們脫離自己,背起十字架跟隨祂。但是因著我們對「己」生命沒有認識,我們就失去跟隨主的自由。我們脫離了自己,我們纔能和睦同居,我們纔能享受神家的喜樂。住棚節另一面是象徵(豫表)教會的實際配搭,真實基督徒的生命欲求長進,個人的生活是不夠的﹔你我個人的「己」生命,在個別的生活中是無法發覺,無法自救的。許多青年男女,結婚不久就發生困惱﹔原來個人隨己意生活慣了,當兩個人在一起生活,就發現許多地方是個性不易協調的,彼此都感覺到不舒服。但是夫婦共同生活過十年,兩個人的「己」生命逐漸消失了,逐漸發現需要對方,二人就和睦了。反過來說:如果一對夫婦結婚了十年,而兩個人的個性依然原封不動,那麼我們可以斷言,這一對夫婦一定是很痛苦的。你我的屬靈生活一一個人的禱告、個人的讀經、個人與主相交、受主引導,每到禮拜天,來會所參加聚會,領受主的恩言,這些都是非常好的。但如果只是這樣,你我就沒有功課可學。我們若要跟隨主,必須和主一同來到住棚節一一與眾聖徒一起配搭,事奉追求主。在教會中事奉,也不僅安排你作這件事,我作那件事而已,乃是要一同到主面前尋求祂的帶領和指引。當事情臨到的時候,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作法,你我才發現同心合意的禱告是何等的不容易。許多年前,我們為了要傳福音、先有一次愛筵交通。那天適逢傾盆大雨,眼看聚會時間快到,服事的弟兄們一同跪下來禱告。有一個弟兄禱告,求主斥責風雨,賜下好的天氣。第二位弟兄禱告:這正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功課,叫我們更加謙卑忍耐,即使繼續下雨,人來得少,我們仍要感謝你,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還有一位弟兄禱告說:主啊!你下這場雨,乃為試驗弟兄姊妹們的信心,縱然雨下得再大,求主叫他們都剛強,按時來聚會......。你看!這三個禱告都很屬靈。都能叫人同聲「阿門」,但是我們靈中卻覺得這三個禱告,乃是三個不同「己」生命的發表。

需要別人

當日猶太人過住棚節,乃是各人從自己的家出來,每個人拿一根樹枝,到耶路撒冷來搭棚居住。換一句話說,真正跟隨主的生活,是在教會中一同配搭事奉。要能夠在教會中配搭事奉,第一件事是:我們不祇需要主,還得需要每一個弟兄姊妹。在猶太人法典裏說,他們過住棚節的時候,法利賽人、文士、祭司們,他們砍的樹枝都特別大,這不過表明他們所蒙受恩典比別人多一點,但是一根大樹枝不夠成為眾人居住的家,仍然需要許多的樹枝加起來才成功。我們在教會中學習配搭事奉,先有「需要弟兄姊妹們的靈」。新約聖經記載哥林多教會有分門別類的事,他們彼此都不覺得需要對方。那些屬保羅的人,不需要屬彼得的人,那些屬彼得的人,也不覺得需要屬亞波羅的人。所以哥林多教會無法過「住棚節」。他們的屬靈光景還是吃奶的嬰孩,他們談不上跟隨主的道路。但是保羅就不同,我們讀哥林多後書,發現保羅的每一件事都是與哥林多的聖徒聯起來的,保羅說:「我們受苦難是為使你們得安慰﹔我們得安心呢,也是要叫你們得安慰。」又說:「那在基督裏堅固我們和你們...的。」又說:「你們的快樂,就是我們的快樂。」再說:「死是在我們身上發動,生卻在你們身上發動。」無論哥林多人怎樣,保羅總是想念他們,愛他們,凡事都是為他們。這是「住棚節」的靈。保羅脫離自己,這才是教會的配搭事奉,如果你我缺少需要的感覺,我們就不可能進入住棚節的實際。以色列人墮落的期間,就沒有「住棚節」。尼希米第八章告訴我們,當尼希米恢復了神的見證,把城牆砌造起來,接著就過住棚節,於是神的百姓大大的喜樂。聖經特別標明一-「從嫩的兒子約書亞的時候,直到今日,以色列人沒有這樣行。」(沒有享受過住棚節的屬靈快樂)。神的百姓屬靈光景荒涼的時候,住棚節就沒有了。

反天然的表現

主耶穌大部份時間行走在加利利,許多的神蹟、異能和奇事也多行在加利利。因此他肉身的弟弟責怪他,說:「人要顯揚名聲,沒有在暗處行事的。」意思是:你要行神蹟顯揚名聲,就應該到耶路撒冷去,耶路撒冷是政治宗教的中心,在那裏行事,才會引人注目,出人頭地。主耶穌說,人憑自己說,是求自己的榮耀,惟有求那差我來者的榮耀,這人是真的。他肉身的兄弟所以不滿意耶穌行事的態度,因為人有本事都是希望顯揚的,惟有主耶穌有本事都不肯顯揚,使他的兄弟不以為然。耶穌身上有一種「反天然」的表現。人們身上的天然性情,都是要求表現的,但主耶穌不然,祂不是為表現自己,而是為表現「父」﹔為要使「父」得彰顯,自己就必須隱藏起來。這就是「反天然」的生活。你我跟隨主的道路,先得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反對天然性情的表現。我們知孔夫子有許多的弟子,他常常稱讚顏回的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而子貢卻以「貧而不怨,富而不驕」問孔夫子何如?子貢在此十足表現了自己比顏回猶勝一籌。在十多年前有一僑生住在我家中,他天賦極聰明,我常常向他傳福音,但他總是不接受。等他快畢業的時候,我請他吃飯,仍想藉機會勸他信主。他對我說:「張先生,請你答應我一件事,我可以打電報請我父親匯一筆錢給我,然後在臺灣我找廿幾位同學幫你的忙。」我不明白他的意思,他說:「我們是學新聞學的﹔你在什麼地方傳道,我們就用新聞報導替你廣為宣傳,幾年以後,就把你推崇出來成為有名望的佈道家。」哎呀!我不知道他說的是什麼話!我知道他是一片誠心好意,想幫我的忙,他看不慣人作默默無聞的事。但是主耶穌在加利利所行的,都是反天然性情的。祂一切都是隱藏自己,彰顯「父」。如果我們要跟隨主,我們天然的生命,天然的長處,或者主給我們的恩賜,都得隱藏起來,不祇在人眼前,更該在一切生活行動裏面,還是加利利的原則。

有一個弟兄,天天求神釋放他脫離周圍環境的壓制,讓他可以自由伸展膀臂,想到那裏去,就可以到那裏去。但是神天天聽他的禱告,而一直不答應他的祈求,仍將他約束在那個地方。因為他天然生命受約束的日子還沒有滿。主耶穌花那麼長的時間在加利利受天父的限制和約束,何況你和我呢!

主耶穌在加利利行了許多神蹟和異能,可是上耶路撒冷以後,除了叫拉撒路從死裏復活這件神蹟之外,極少再行神蹟。我們知道猶太人要神蹟,希利尼人是求智慧,如果主耶穌把行在加利利的神蹟,照樣行到耶路撒冷的話,擁護祂的人一定更多。可是耶穌卻在節期中在聖殿裏教訓人。那些文士和法利賽人是要看神蹟,不愛聽教訓,因為他們都是頂會教訓別人的,也是頂懂得教訓的。這次耶穌在耶路撒冷,不行神蹟,只施教訓,這又是祂反天然的舉動。親愛的弟兄姊妹,跟隨主最難的點,就是主常指教我們過反天然的生活。保羅是一個很有學問的人,主卻要他傳釘十字架的基督,不要他講今世的學問,這對於一個未受對付的天然人是很難作到的。反天然的生活和事奉,幾乎成為主耶穌一生的特點。我們常常背十字架,而真正背十字架的意義,並不著重在忍受人的敵對或辱罵,更多時候乃是:我們想要這樣作,而主卻反著我們的意思來引導我們。這種情況你我能不能順從,還是跟隨主道路的試驗。

我有權柄捨了

這次主耶穌到耶路撒冷,全城的人紛紛議論祂,有人讚揚他是好人,有人說祂是迷惑人的。從約翰第七章開始,整個耶路撒冷的人心都因著主而起動盪,結果起了分裂:一部分人擁戴耶穌,一部分人反對耶穌。我們試著想想:假若人們都反對我們,我們還比較容易忍耐著過反天然的生活一-否認自己。而若是有半數的人是贊成我們的,你我還能否認自己嗎?天然的生命是祇想爭取同情者以加強自己陣容的!在第七章裏,擁戴耶穌的人,只夠使反對的人不敢下手﹔到第九章,擁護耶穌的人增多了﹔到第十章又增多,群眾的情勢逼使耶穌不得不說:「沒有人能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捨的﹔我有權柄捨了,也有權柄奪回來。」這時候如果以擁護耶穌的人群和聲勢來看,耶穌己經不可能被人釘十字架了﹔但是主耶穌說,我還是要把自己的命捨去。主耶穌為何麼要連續說三次:「我要上耶路撒冷去受長老、祭司長、文士的害,被釘十字架,第三天復活。」目的乃是要叫擁戴祂的人冷靜下來,好讓祂可以自由地捨去自己的生命。也就是正面告訴跟隨祂的人群說,你們少擁護我罷!我是要被交給人釘十字架的,你們若不明白這一點,有一天也許會後悔的。這又是極端反天然的表現。你我常歡迎人來擁護自己,但主耶穌永不這樣作,當眾人越擁護祂,祂卻說:「我要被釘十字架,我要被釘十字架!」

到主這裏來

反天然是住棚節的真實意義。這種反天然的生活,就是教會配搭事奉的基本功課。到了節期的末日,祂大聲地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裏來喝:信我的人要從他腹中流出活水的江河來。」這裏所說:「到我這裏來」,不單是指著到主面前來領受恩典和聖靈而己,更是指著來進入祂這一種反天然的實際生活。為什麼你我一再有屬靈乾旱的感覺?因為常活在自己天然的生命裏面。我們活在自己的喜好中做人慣了,周圍環境、人、事,對我們一不如意,我們心中即刻就枯乾了。所有來到裏面,和主一樣否認自己、棄絕自己,反對自己天然生命和性情的,聖靈自然成為他們裏面的活水江河。生活是這樣,事奉也是一樣。你我若活在自己裏面,聖靈就不能成為你我的「活水江河」。有一次我到海外作工,預備好去領一個冬令會,在將近會場之前,主在心中把我原有的準備全部否定了,要我傳我從來沒有講過,也極端不合於我天然性情的信息。一時,我心中的確急了,我用勁求主容許,照我原有的預備去講,但總是被否定。後來和幾位一同服事的同工交通,他們也投主的票,否定我的意思,才算被主折服,來到主面前,接受祂這反天然的帶領。感謝神!那一次冬令會從始至終,祂成了我們的「活水江河」。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