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17, 2010

時標(Time Scale)-4713 to 3263=7980=28x19x15

時標(Time Scale)
時間標度能與地球的自轉相吻合,可以作天文學的需求
時間標度的單位是精確的,便於大家獲得準確的時間。由於地球自轉的不均勻性
國際原子時(TAI)是單位時間的時標,它以“Cs銫-133原子基態
兩個超精細能級間躍遷輻射9,192,631,770周所持續的時間”為一秒,稱作原子時標。

1968年國際上把通過地極原點和平均天文臺經度原點的子午線稱為本初Prime子午線。

UT0是天文臺觀測到的原始數據。UT1在UT0的基礎上,消除了地軸擺動的影響。

協調世界時(UTC)的折衷時標于1972年面世。UTC的秒長與國際原子時(TAI)相同。

西元前46年,羅馬執政官儒略Julius凱撒Caesar頒布了儒略曆。凱撒為了紀念改歷成功,
將他出生的7月從Quintilis改成自己的名字Julius。

儒略曆被錯誤地執行為“每3年置一閏年”。
儒略·凱撒的侄子 屋大維糾正了這個錯誤,同時將自己生的8月從Sextilis改成自己的稱號
Augustus,將8月改成31天,將9、10、11、12月的大小月對換,
並從2月份扣去一天,成為平年28天,閏年29天。

西元1582年3月1日,羅馬教皇格裏高利十三世頒布了格裏高利歷,
將不能被4整除的世紀年算作平年,這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公曆。

連續紀日的儒略日(JD),它以儒略曆BC4713年1月1日的GMT正午為第0日的開始。

簡化儒略日MJD的第0日是從AD1858年11月17日的GMT零時開始的。

AD1582年法國曆法家史伽利日(J.J. Scaliger)創立一種獨立的紀日週期,
以BC4713年羅馬儒略曆法的一月一日正午為週期的開始,全週期共7980年,
包括有史以來的年代及未來的千餘年,其不斷的日序定名為儒略週日
,這是一種長週期的紀日系統,現代歷史家及天文家均普遍用之。
 
儒略日(Julian day)是BC 4713年1月1日,协调世界时中午12时开始所经过的天数,
多为天文学家采用,用以作为天文学的单一历法,把不同历法的年表统一起来。

儒略日是一种不用年月的长期纪日法,简写为JD。
是由法国学者Joseph Justus Scaliger(1540年-1609年)
在1583年所创,这名称纪念他的父亲——意大利学者Julius Caesar Scaliger(1484年-1558年)。

儒略日的起点订在公元前4713年(天文学上记为 -4712年)1月1日格林威治时间平午(世界时12:00),
即JD 0 指定为UT时间B.C.4713年1月1日12:00到UC时间B.C.4713年1月2日12:00的24小时。
每一天赋予了一个唯一的数字,顺数而下,
如:1996年1月1日12:00:00的儒略日是2450084。
这个日期是考虑了太阳、月亮的轨道运行周期,及当时收税的间隔而订出来的。

Joseph Scliger定义儒略周期为7980年,是28、19、15的最小公倍数为28×19×15=7980。
其中:
28年为一太阳周期(solar cycle),星期的日序与月的日序会重复。
19年为一太阴周期,默冬章(Metonic cycle),因(235=19x12+7)朔望月=19回归年,
经过一太阴周期则 阴历月年的日序重复。
15年为一小纪(indiction cycle),此为罗马皇帝君士坦丁(Constantine)所颁,
每15年评定财产价值以供课税,成为古罗马用的一个纪元单位,故以7980年为一儒略周期,

所选的起点公元前4713年,是这三个循环周期同时开始的最近年份。到AD3263年
以儒略日计日是为方便计算年代相隔久远或不同历法的两事件所间隔的日数。
由于儒略日数字位数太多,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于1973年采用简化儒略日(MJD),
其定义为 MJD = JD - 2400000.5。MJD相应的起点是1858年11月17日世界时0时。 
  
《儒略历》是现今国际通用的公历的前身。西方国家16世纪大多采用它。
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恺撒caesar在埃及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帮助下制订实行,
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历法称为《儒略历》。
  
《儒略历》以回归年为基本单位,是一部纯粹的阳历。
它将全年分为12个月,单数月是大月,长31日,双月是小月,长为30日,
只有2月平年是29日,闰年30日。全年平年365日,每四年一闰,闰年366日,每年平均长度是365.25日。
《儒略历》编制好后,儒略·恺撒的继承人奥古斯都又从2月减去一日加上8月
(8月的拉丁名即他的名字奥古斯都》,又把9月、11月改为小月,10月、12月改为大月。
  
《儒略历》比回归年365.2422日长0.0078日,400年要多出3.12日。
从公元325年定春分为3月21日提早到了3月11日。
因此,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于1582年进行修订,成为现今世界通用的公历。
  
不要和罗马儒略历混淆,儒略日或天数距一个7980年周期的开始已逝去的天数,
这个周期是1583年Joseph Scaliger发明的。
这个系统的目的是要使计算一个日历日期和另一个日历日期之间的整数差变得容易。
而7980年的周期是从取多个传统时间周期
(太阳的28,月亮的19,还有一个很特殊的罗马的征税周期15)的公倍数而得来的。
  
第一个Julian周期的开始点是在BC4713年的一月一号
(用ISO的日期格式来表示,阳历就是“-4713-01-01 G”),结束于AD3268年1月22号(3268-01-22 G)。

接下来的那天就是第二个儒略日周期(7980年的周期)的第一天。  
2001年1月9日的某个特定时间的儒略日或天数如下所示:  
2451919.3423000001348555,它意味着距儒略周期的开始已经逝去了2451919天。
“.3423000001348555”代表这天的时间(“15:12:54 EST”)。  
不知道儒略日是以Joseph Scaliger的父亲来命名的,
还是以Julius Caesar Scaliger或是儒略历来命名的。
儒略天数在天文学中被广泛使用。  
  
一般在计算机编程中,儒略日已经蜕化成表示距某一特定年的开始已逝去的天数。
例如,在这种用法下,1998-02-28的儒略日就是59天。

埃及托勒密時代的宇宙觀,以為地球為宇宙的中心,
日月五星對地球的距離由遠而近依序為土、木、火、日、金、水、月。
當初七曜是配合於一日的24小時以用於占星術上,
從土曜開始各曜各主一小時,依序排列24小時後再連接於次日,這樣繼續不斷,
直到代表每日首時的各曜都排列出來,它們分別為土、日、月、火、水、木、金的次序,
又以日曜為主日,形成今日的日、月、火、水、木、金、土等七曜的星期次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