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約翰所關心的細節,刪去所有這些殘酷的情境,卻突出了兩個主題,
是要我們從另外兩個角度去看耶穌的受難:
第一,耶穌是一個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
第二,耶穌由始至終都是掌權的王,即使祂是被羅馬政權釘上十字架,整個過程仍是由祂主導。
所以在這簡短的信息裡,我想與大家默想這兩點:耶穌是好牧人;耶穌是掌權的王。
一、「耶穌是好牧人」
約10:10耶穌說:「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當羊有危險時,好牧人會主動、奮不顧身地去救他的羊。
在我們今日默想的經文裡,我們清楚見到耶穌主動地犧牲自己去救自己的羊。
從18章開始,耶穌在客西馬利園,當有一大班兵丁來到園子的時候,聖經說耶穌「知道將要臨到自己的一切」,
將要受到逼迫,但耶穌沒有逃避,反而是主動走出來問他們:「你們找誰?」(18:5)。
與其他福音書有別:並不是猶大主動上前與耶穌親嘴然後捉拿耶穌,而是耶穌主動走出來問:「你們找誰?」
他們回答說:「找拿撒勒人耶穌。」耶穌亳無猶疑就答:「我就是!」一連說了三次「我就是!」
我們要記得當時跟隨著耶穌的還有一班門徒,門徒肯定很驚慌,未見過這麼大群士兵衝著他們來,
可是耶穌主動、鎮靜、勇敢地說:「我就是你們要找的人」耶穌保護祂的門徒免受傷害。
我們又看看羊的反應。大家也留意到彼得,當兵丁要捉拿耶穌時,彼得也是奮不顧身地要保護耶穌,
他將大祭司的僕人的右耳砍掉。所以彼得最初是奮不顧身地要保護他的牧者。
但轉過頭,當耶穌被拉入大祭司的院子後,彼得卻不敢進入,然後看門的使女問彼得:
「你不也是耶穌的門徒嗎?」彼得毫不猶疑地說:「我不是。」(17節)這是彼得第一次不認主。
大家都留意到,彼得第二、三次不認主的記載是斷開了,中間的加插大祭司對耶穌的盤問。
為何約翰要這樣記載呢?其他的福音書也是把彼得三次不認主放在同段。
我們可以留意到在英文聖經的18:19是用Meanwhile,即是「同時間」,
當彼得第一次不認主時,「同時間」大祭司在盤問耶穌。
約翰要營造出一個效果,就好像我們今日的電視,是可以用split screen function,
兩個不同地方的畫面,同時間播放出來,目的是要我們可以即時對比:
院子外彼得第一次不認主,但在院子內的耶穌卻正在回答大祭司的盤問,我們留意到耶穌的答法,
目的是要將責任全攬上自己的身上,使到大祭司不會去捉拿祂的門徒。
記著耶穌是一個好牧人,用盡辦法去保護自己的羊。
但再看看院子外的彼得,「同時間」,彼得是接二,連三地說:「我不是耶穌的門徒。」
耶穌說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耶穌愛祂的羊,他明知他的羊有軟弱、有跌倒、甚至有出賣祂的時候,
卻沒有動搖過去作一個好牧人的決心,祂仍盡力去保護祂的羊。
耶穌最後走上十字架上,也是要保護我們每一個人免受死亡的威脅。我們有時也會像彼得一樣,有軟弱、
有不敢為主作見證的時候,有時我們也會很內疚,會好像彼得一樣三次不認主後灰心痛哭。
但即使如此,原來我們的主耶穌對我們的愛是沒有變過,耶穌愛我們,是愛我們到底。
耶穌是好牧人,祂從沒有一刻想過要放棄保護我們。這實在於我們軟弱的時候很得鼓勵和安慰的信息。
即使耶穌在十字架上最後的一刻,看見自己的母親,也安排自己所愛的門徒去照顧自己的母親,
我們中國人即時會想:「這個兒子真孝順。」其實與孝順未必有直接關係,
這是一個好牧人的表現,這是一個最具體的行動,去表明作為好牧人,耶穌到死前一刻,
仍關心和愛自己的羊,由始至終定意要愛我們。
二、「耶穌是掌權的王」
第二點要與大家思想的是耶穌是掌權的王。作者約翰希望我們看到,
原來耶穌從被捉拿到被釘上十字架整個過程,都是由祂所控制。
耶穌受難並不是無可奈何,或者要用苦肉計,用自己身體的痛苦來感動世人,叫我們因慚愧和同情而相信祂。
耶穌被釘上十字架是因為祂是王,祂決定要在十字架上勝過死亡,以致世人明白祂是真正的救主。
我們可以從耶穌和彼拉多的談話看到這一點。彼拉多兩次問耶穌究竟祂是不是王,
第一次問:「你是猶太人的王嗎?」(18:33) 這是猶太人的控告,希望彼拉多從政治的立場定罪耶穌。
耶穌沒有認自己是王,也沒有否認自稱是王為自己脫罪,反而耶穌是用一個王的口吻,去反問彼拉多,
「這話是你自己說的,還是別人論我對你說的呢?」
耶穌在這裡好像置生死於度外,沒有甚麼興趣討論對祂的指控,反而在問彼拉多的心事:
「你是否真的想知道我是王,還是你拾人牙慧呢?」
顯然彼拉多只是在政治壓力下去問耶穌問題,是聽別人講的。
18:36耶穌:「我的國不屬這世界。我的國若屬這世界,我的臣僕必要爭戰,
使我不至於被交給猶太人;只是我的國不屬這世界。」
耶穌告訴彼拉多,祂的國不屬這世界,亦是間接宣告,祂是王,不過不是地上的王。
37節彼拉多2問耶穌:「這樣,你是王嗎?」耶穌回答說:
「你說我是王,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間,特為給真理作見證。凡屬真理的人就聽我的話。」(18:37)
耶穌第二次回答彼拉多時,再一次反客為主,耶穌告訴彼拉多聽祂是為真理作見證,
真理對羅馬人來說當然是指神的真理,希臘思想裡認為世上是有道Logos是絶對真理,是最神聖和最高的準則。
所以耶穌真在進一步反問彼拉多,意思是你不要再問我是否王,我不是你地上的標準可以判斷的,
反而我現在問你,你相不相信我是最高的標準,是從神而來,為神的真理作見證?
彼拉多本來是審判耶穌,現在被耶穌審判,因為耶穌才是真正的王。
彼拉來有2選擇,a選擇真理,於是要聽耶穌的話,因耶穌說「凡屬真理的人就聽我的話」(37節)。
b選擇就是不屬於真理,於是仍舊停留在黑暗裡頭。
18章38節彼拉多說:「真理是什麼呢?」之從就走出庭外向猶太人匯報。
明顯,彼拉多仍在黑暗中,耶穌說明祂是為真理作見證,祂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彼拉多仍不明白真理就在他的眼前。從以上的對話我們見到,
耶穌一直是那有權柄和可以審判世人的王,因為耶穌就是真理。
結局,就是彼拉多仍然心硬,不過無論他如何的心硬,他都不認為耶穌是有罪的,
於是告訴猶太的宗教領袖他查不出耶穌有罪,但這些宗教領袖仍在施壓力給彼拉多,於是再問耶穌(19:9):
「你是哪裡來的?」耶穌卻不回答。彼拉多說:「你不對我說話嗎?你豈不知我有權柄釋放你,
也有權柄把你釘十字架嗎?」 19:11 耶穌說:「若不是從上頭賜給你的,你就毫無權柄辦我,
所以把我交給你的那人,罪更重了。」耶穌再一次重申,主權是在神的手裡,祂才是掌權的王。
說到這裡,其實這時彼拉多心裡也很驚,他感覺到耶穌真不是一般的人,說話帶著權柄,
他亦親口說耶穌是無罪的,但無可奈何,還是把耶穌交出來釘十字架。
但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這位不相信耶穌從真理而來的彼拉多,用一個牌子寫了一個名號,
安在十字架上,寫的是「猶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穌」(19:19)
猶太人不喜歡彼拉多這樣去寫,但彼拉多竟然堅持這個名號,並要用希伯來、羅馬、希臘文寫成,
即是要向全世界宣告耶穌王的身分。世人認為最羞辱的事情,
神卻令耶穌在這十字架上成為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因為耶穌雖死在十字架,卻勝過死亡,三日復活。
世上再沒有任何人可以有耶穌這樣的權柄能勝過死亡。
應用:
所以約翰福音的記載很寶貴,在耶穌受難的事責上,給我們看到兩個很重要的主題:
(一) 耶穌是好牧人,祂保護我們每一隻的羊,並且愛我們到底,於是走上十字架上成就救恩。
正如以賽亞書說:「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被神擊打苦待了。
哪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
(賽53:4-5) 耶穌是好牧人,祂定意成就救恩,叫我們可以得平安和得醫治。
(二) 耶穌也是掌權的王,縱使是面對最困難的逆境、面對人的罪惡、面對人的逼迫、面對無理指責、
面對不公平的審訊,面對人類最大的威脅──死亡,耶穌仍然一直在掌權,耶穌仍然得勝,
耶穌甚至連死亡的時間,都是由自己所決定,因為祂說「成了!」才低下頭,
耶穌知道自己已經成就了救恩,完成耶穌所給交託祂的計劃。
所以約翰記載耶穌的受難,是要再一次堅定我們的信心,叫我們憑信心領受耶穌的大愛,
因耶穌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我們有時好像彼得一樣,
覺得自己不配,但耶穌真的是給我們無條件的愛,叫我們用信心去接受。
我們也要憑信心相信耶穌永遠掌權,縱然在人生最黑暗最困難的逆境,
耶穌親身經歷過,但耶穌仍然掌權。
我們的回應,就是用信心倚靠耶穌,求神幫助我們憑信心領受這些恩典。
「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4:16)
----------------
因為耶穌的名字、頭銜是具象徵性的,為了要對其有更深的了解祂,則必須要對此加以分析。
耶穌基督的其中一個象徵程度相當淵博的頭銜便是”神的羔羊”。
試著解釋說明此名稱的意思,以及為何羊被選為用來代表救主。
在神的羔羊於伯利恆的馬槽裡出生的很久以前,以賽亞便將全人類男女的救主比作羔羊,
他寫道”他被欺壓,在受苦的時候卻不開口,他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
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賽53:7),
羔羊於是成為溫順、謙卑和願意服從主人旨意的象徵,耶穌確實亦具有這些特質
(謙卑、願意順服父神的旨意),然而羔羊象徵性的層次較此還要來得更加深遠。
在更進一步解釋為何耶穌被稱為神的羔羊之前,我們必須先著眼於犧牲律法,
這是自亞當和夏娃時代便開始實行的一種崇拜儀式,對於此律法的了解給予我們一個起點
來明白為何耶穌被稱為神的羔羊的更深的象徵意含。
經文指南當中寫道:”亞當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園後,主給他們犧牲律法,這條律法包括獻上羊群中頭生的。
這犧牲象徵神的獨生子所作的犧牲”(經文指南: 犧牲)。
因此這律法便向人類男女”指向那偉大而最後的犧牲;
那偉大而最後的犧牲將是神的兒子,是無限而永恆”(SLC?34:14)
摩西律法所載明的燔祭一定要是”一隻沒有殘疾的公牛”(利1:3)、
頭生的牛或頭生的綿羊和山羊(民18:17),骨頭一根也不可折斷(出12:46),
像這樣的羔羊是極為珍貴的財產並要心甘情願地供奉出來。
在逾越節的羔羊被獻祭後,它被”配著無酵餅和帶有苦味的香草一起吃”,其它剩下的部份則全數焚燬。
這便是羔羊於逾越節被獻祭的情況。
逾越節是猶太人舉辦特別筳席的日子,以紀念當年神毀滅埃及人的長子時,毁滅天使越過以色列人的家。
在逾越節所舉辦的筵席上所犧牲的羊便被稱為”逾越節吃的羔羊”(paschal lamb)。
以下的一番話,將此議題如拼好的拼圖般完整地呈現出來:
“逾越節所吃的羔羊在每年的逾越節筵席由以色列的家家戶戶所宰殺,它是一種神的羔羊,
在既定的時間為了世人的罪而被殺。基督是在逾越節時期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
他所完成的至高犧牲,保羅稍後說:「因為我們逾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
(SLC?,1992. 第46-47頁)。
此外,“假若那’預備逾越節的日子’(約19:14)是在星期五,
那麼基督釘死於十字架上的時候便是逾越節的羔羊在聖殿裡被宰殺的時候,
耶穌的死亡意謂著我們的救主,如逾越節的羔羊一樣被殺毀,祂的犧牲是真正的,
是之前所有在祭壇上被獻祭的犧牲者所比擬的原型”。
所以亞伯拉罕在準備獻祭他的獨生子時預言性地說:
「我兒, 神必自己預備作燔祭的羊羔」(創22:8)。
刵穌基督是神的羔羊。祂是男性,無罪且無瑕,”祂的骨頭一根也沒有斷”(約19:36),
祂是頭生子,祂溫順,謙恭並願意服從祂父的旨意。祂是我們逾越節的羔羊(林前5:7)。
包括逾越節的羔羊的所有獻祭,幫助古代以色列民期盼著世上所可發生的最偉大的事件,
而由主的最後晚餐的聖餐儀式幫助現代的我們回顧此相同的事件。
我們象徵性地食用祂的身體和喝飲祂的血(太26:26-28),作為記得那無與倫比之事件的標記。
因此舊的律法已成全逝去,而我們則被給予一項新的律法。
“必須有一次偉大而最後的犧牲;不是人的犧牲,不是走獸的犧牲,也不是任何一種飛禽的犧牲;
那必不是人類的犧牲,必須是無限而永恆的犧牲” (?書34:10)。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