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1, 2010

lent預苦期

唯獨聖經:太4:4、太4:7、太4:10
唯獨恩典:羅5:15
唯獨信心:
唯獨基督:羅5:17
唯獨榮耀:詩51:12

按照传统,教会将会在这天举行以悔罪为主题的崇拜,罗马天主教教宗亦会在今天举行特别礼仪。对信徒而言,又名「大斋节」的预苦期40天里是默想主苦难的道路、且自省悔罪以预备「受难节」和「复活节」的时期。

预苦期的传统

预苦期起源于4世纪,最初是为在复活日受洗及犯了重罪的基督徒而设,强调悔罪及祷告。后逐渐演化且正式成为信徒每年一度的忏悔反思的时间。按照教会传统,预苦期首日将会举行「圣灰日」崇拜,用圣灰在信徒前额抹画十字架,表明信徒要刻己忏悔,儆醒自省地迎接基督的复活。教会预苦期中圣坛布置的传统是用紫色,代表「反省悔改」的意思。另外,这段期间最重要的标记就是十字架。

预苦期的意义

在一些信徒的心中,有「预苦期不如圣诞节、复活节等节日更重要和有意义」的误解,但事实并非如此。预苦期表明主耶稣定意上耶路撒冷,顺服神,背起十字架,为世人舍命。信徒若保持严肃敬虔的态度,默想主的受难,进入主的苦路并体会祂在十架上宝血为我们倾流、身体为我们而舍的大爱,这会帮助自己更深刻的领会救主死亡的意义,复活真正的得胜,且使自己更加爱主。

预苦期生活的操练

在这时期,信徒一般会以自省、禁食祷告、悔罪等作操练,准备自己心灵以迎接复活节。一方面藉饥饿体会与基督一同受苦经验,另一方面吃喝方面省下来的金钱亦可用在福音或救济事工上。

從聖灰日(Ash Wednesday)至復活節( Easter),總共40日,
6主日不計算在內,因為每個主日都是記念主基督復活的日子。

早期的基督徒,以极敬虔的心来守我主受难和复活的日子。
此后成为教会的传统,用忏悔和禁食的节期,作为准备。
大斋节也是决志信主、即将受洗的人,接受装备和操练己身的时候。
更有信徒因顽梗而与教会隔离,现在亦可藉这时刻,痛悔改过,得主恩佑,
与主复和,重归主教会的团契。因此,全体会众必须紧记我们救主福音里赦罪的信息,
又要紧记信徒必须在悔改和信心里,不断的更新。

因此,我邀请你们以忏悔认罪、时刻反省、恳切祷告、谨慎自守、勤读圣经、默想圣言,
来持守这大斋圣节。为要有好的悔罪开始,并要作我们必朽肉体的记号,
让我们在创造和救赎我们的主面前,谦恭跪下。

自古以來,信徒在此期間多會禁食禱告,悔改自省,思念基督的受苦受死,故又稱大齋期。
所著重的,是記念基督為我們所成就的救恩,體會祂的溫柔、愛心、勇氣與孤寂。
在預苦期,有些教會會鼓勵教友,將所省下來吃喝玩樂的金錢捐獻,用來幫助饑餓貧困的人,體會施捨精神。
預苦期的設立,明顯在提醒我們,紀念主基督的受苦,同時亦應懷著盼望,來預備自己的心,以慶祝耶穌的復活。

預苦期是記念基督為我們所成就的救恩,體會祂的溫柔、愛、勇敢與孤寂。
預苦期間,一般信徒多禁食禱告、悔罪,以心靈誠實去親近神,預備自己迎接復活節。
禁食的意義不僅在吃喝方面,也在眼目和耳朵的守齋,與基督一同克己受苦,經歷試煉和得勝試探。
藉禁食或禁慾的操練,一方面操練自己的靈性,體會與基督一同受苦;
一方面也藉著饑餓與貧乏的親身經歷,體會饑餓與貧乏者的痛苦。
預苦期中可以將所省下來吃喝玩樂的錢,用來幫助饑餓貧困的人,或支持福音事工。

預苦節這段期間,讓我們多作深入的思想,反省「主耶穌為我們所付出的一切代價」,
叫我們好好的思索:「我們該為主做什麼?」保羅深感基督為人類捨己受苦,
心存感動地宣告:「衪是愛我,為我捨己。」(加2:20)

不少信徒學習在此期間禁食,特別在受難日﹙Good Friday﹚,
這一天只吃麵包、白飯、稀粥或清水。讓我們一起重拾先賢的優美傳統,
在預苦期內重溫救主受死事跡,重燃愛火,並重建與主緊密關係。

大齋期的認罪克己,就不能深刻體驗受難日基督為我捨己的苦難;
沒有與基督同嚐苦難,自然就沒有慶祝愛主復活的歡欣!

耶穌在客西馬尼園、在公會前受審,苦路和各各他的說話,經歷。

「聖灰日」是引喻舊約上帝的子民,在面對上帝的管教時,為省察自己的罪惡過犯而披麻蒙灰,
表達內心的懊悔,尋求主的赦免與憐憫;因此大齋期所著重的,是記念基督為我們所成就的救恩,
我們當體會祂的溫柔、慈愛、勇敢、孤寂與犧牲。

在大齋期中,我們的心靈更當轉向主,當謙卑自己,並誠實地呼求主:
「上帝啊,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裏面有甚麼惡行沒有,
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詩139:23, 24)

——不少信徒會在這期間,進行不同程度的禁食,給自己心靈更多的空間,靜候主的光照。
禁食的意義不僅在吃喝方面,眼目和耳朵也當守齋,學基督的榜樣克己受苦,經歷試煉和勝過試探。
藉禁食和禁慾來操練,一方面操練自己的靈性,體會基督的受苦;也藉著親身經歷饑餓與貧乏,體會其中的痛苦。
這種心靈的省思,並不會帶來愁煩與灰暗,
反之,我們在思念主的同時,心靈便充滿無盡的感恩,叫我們凡事因愛主而萌生順服之心——

「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們也當將這樣的心志作為兵器……不從人的情慾,
只從上帝的旨意在世度餘下的光陰。」(彼前4:1-2)深深思念主的受苦,
不會叫我們因自己所面對的苦難而疲倦灰心,反而叫我們知道縱然是要吃虧、受苦,
也更加堅定地遵行祂的旨意,順服祂對自己的磨煉與計劃,學效主的榜樣,甘心順服祂。
大齋期中,可以將吃喝玩樂所省下來的錢,幫助饑餓貧困的人,和支持福音事工。

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在世時雖被認為是彌賽亞(約1:41,4:25)、人子(太16:13)、先知(
可们个闩俩,路9:18),他同樣是未有一朝富貴,享受過好日子,
所以耶穌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太8:20,路9:58)。
在人事上,他受宗教袖針對,甚至要密謀殺害。
另方面,人民表對他的愛戴亦只是表面,所以到耶穌落難受審時,人民竟要釋放強盜巴拉巴,
而不要釋放耶穌。耶穌死在十字架上,死後難覓安葬之所,
最後由一個叫約瑟的議士送出他的墳地給耶穌安葬,但遺憾的是因時近安息日,
耶穌只能草草安葬,得到一個不體面的葬禮,一切要做的程序只能等安息日後才補做,
例如為遺體塗香膏就是一例。生前死後,耶穌的慘情遭遇,
但感謝神他留下的卻不是唏噓、奈何,因為奇妙的是耶穌復活了,他的墳墓是空的,
他的死及復活帶給我們永恆的盼望。

耶穌復活升天,我們可能以為他喜歡留在天上,
但箴言8:30-31節說智慧(代表著耶穌)在創造時是一個工程師,他喜悅住在世人中間。
約翰福音中,耶穌多次提到「我在你們裏面」(約14:20,15:4, 17:21)。
這正是告訴我們耶穌不在墳墓裏,但在信徒裏面。
我們不禁要問,在我們裏面有給耶穌容身的地方嗎?
還是要耶穌屈辱地居無定所?在預苦期,就讓大家來靜心默想。祝主常活心間

背景
大斋期,(Lent)源自英格鲁撒克逊人(英人)的一个字(Lencten)。「一段延长的日子」或简指「春天」。
大斋期的计算方法是由大斋首日「灰日星期三」起计至神圣星期六(即复活日前之旦期六)为上共四十天,
但主日则不计算在内。而复活日前一周称为圣周,本身也有其持别的意义。

主后大概一百年左右的基督教文献中已有提及有关大斋期的活动。
大斋期的起源是基于早期信徒为要准备迎接逾越奥迹的筵席而进行严守禁食和祷告。
这种习惯可能是采取自犹太教,因为犹太人曾经习惯在庆祝他们的逾越节前举行禁食。
至于当时教会举行禁食时间的长短则各有不同。
有些地区的教会会举行禁食一天,有些两天,更有些举行40小时,象征主受钉和复活的时间。
这种活动则称为逾越禁食。到下第三世纪中叶,禁食的时间则自动伸延到6天。
但对于那些准备在复活节接受圣洗礼的慕道者,他们的禁食期则较长,有些长达两至三星期,
作为他们接受那圣洗礼的部分准备工夫。

到了大慨主后313年,当时的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笃信基督之后,便颁布基督教成为合法宗教,
而且更将星期日定明为正式的崇拜日期和假期。但他这样做却引起一些问题。
其中一个问题就是昄依基督的人数突增,但信主者则对基督的真理一知半解,
所以当时的教会觉得有必要加强对信徒的教导和纪律。于是延长洗礼慕道者的准备期。

当时的西方教会(拉丁教会)的大斋期是6星期,不包括星期日。
但在东方教会(希腊教会)的大斋期则有7星期长(今天仍保留此长度),但并不包括杲期六或星期日。
到了主后325年教会在举行的尼吉亚大公议会中首次采用四旬期(Quadragesima)来指大斋期,
节期是由大斋第一主日为首共六周。

当时的信徒开始十分重视此节期。许多人到圣城耶路撤冷朝圣也成为十分普遍的事。
而当地的教会在圣周期间举行不同的崇拜和聚会来准备迎接复活节。
到了第四世纪末,圣周的礼仪包括:在棕枝主日举行手持棕枝巡游礼;
星期四举行设立圣餐崇拜和守夜礼;救主受难日举行三小时的纪念崇拜。
当时参与这些崇拜中不单包括准备受洗者,更包括那些曾因犯罪受教会所逐,而经过悔罪后重投教会怀抱的信徒。

这里有一件值得我们注意的事情,就是东方和西方的教会都强调星期日是举行庆祝筵席不是守斋的日子,
因为星期日是主日,用来纪念和庆祝救主的救赎和复活。
所以每一个主日都是细小的复活节,并不是像一些人所称是安息日。
星期日不是安息口.,因为安息日是星期六。
而主日是庆祝救主复活的日子,所以是高兴的、是筵席的日子、不是斋日,所以十分明显,
就算在禁食日期中的星期日,信徒在该日也不用禁食。
因此在大斋期的星期日则称为「大斋期的主日」,其意义是强调这些主日虽然处于禁食期问,
但是那些主日的主题则有分别。

最初,教会并不十分强调在四旬期间要禁食,但圣周则例外要禁食。
当时的教会反而着重信徒的教导、准备和更新活动。所以早期的教会,
计算四十天节期的时候,星期日(主日)是计算在内的,
但后来因为强调整个六星期都要严守忏悔和禁食的规距,星期日则不包括在内。
而一些教会领袖曾担心如果这样做,则大斋期不足四十天。
与此同时.,教会开始将此节期与主耶稣在旷野四十画夜受试试探的事迹相提并沦。
因此到了第五世纪,教会将大斋期的计算日子推前四天来砌够四十天的数目,
所以今天的大斋期是在星期三开始计算。

大斋期所用的节期颜色是紫色,象征忏悔认罪。
有些教会在此期间不用鲜花。亦有些教会用紫布遮着十字架。
大齋期中,教會聖壇佈置傳統是用紫色,有「反省悔改」的意思,提醒我們本是罪人,需要悔改,
仰望主才得拯救。受難節用黑色,象徵憂傷、痛苦和懺悔。
復活節則用白色或金色,是真光和喜樂的色彩。
除了顏色以外,這段期間最重要的標記就是十字架,因耶穌為我們的罪被在十字架上,好叫我們可以與上帝和好。

復活節前一主日是棕樹主日,記念主騎驢進入耶路撒冷,群眾持棕樹枝歡迎,
也是記念主在世最後的一週,稱為「聖週」。棕樹主日就是聖週的開始。
在這一週中,主面對羞辱、審訊和釘十字架。
在今年的大齋節期中,願主賜福予更多謙卑、尋求祂面的人,
叫我們更緊密地跟隨這受苦的君王,就是救我們出死入生的基督耶穌。

行過死蔭幽谷 化苦難為祝福
如果要將基督教的精神形象化,相信必會是耶穌背負十字架的形象——基督的精神正是無私的奉獻,以及犧牲的愛。
對於這一點,從康復歸來的謝耀揚牧師,別有一番深刻的體會。
他因探望教友而罹患非典型肺炎,但從沒怨過半句,反過來希望以自己身受的苦難,來成為別人的祝福。

「這個病來得很突然,我入院時連見家人一面的機會也沒有。」
謝耀揚牧師憶述「非典肺」病發經過,雖只是那短短一個月的事,但當中的所見所感,叫他一生難忘。

受難節前 病毒來襲
「在耶穌受難節前約六個星期左右,所有基督徒都會準備迎接『預苦期』的開始,
而我就是在『預苦期』後的第一個主日,開始『受苦』。」
三月初,謝牧師到威爾斯親王醫院探望一名患病的教友,亦因而感染了人人聞之色變的sars病毒;
3月9日,謝牧師病發。
「這在宗教上的意義,給予我很大的衝擊。所謂『預苦期』,就是讓信徒去預備紀念耶穌所受苦痛的節期。
對我來說,這次的宗教體驗更是份外真實、具體。
我覺得,其實耶穌就是那個受苦、代罪的羔羊,祂經歷了人類的痛苦,
然後走上救贖之路,而這個救贖終究是為了世人。
我相信上帝藉覑這次的試煉,讓我去經歷到底甚麼是生命,以致我能夠成為別人的幫助。
對我來說,整個經歷帶給我非常深刻、巨大的影響,讓我對自己的生命作出反省和體會;
然後到了復活節時,我可以在教會裏分享我的見證。」

苦難暗藏 奇妙恩典
4月20日,復活節前夕,是謝牧師康復出院後,首次回到教會的日子,
「與分隔多時的弟兄姊妹相見,大家都很激動。」但他形容當日的見證會「並不悲傷」:
「細心回想,其實在這件事中,可以數算到很多巧合的恩典。

「譬如說,在病發期間,父母和一對兒子都曾與我接觸,但幸而沒被感染,這就是對我的一個莫大恩典。
還有一個巧妙的『奇蹟』,就是在受感染後,我幾乎是『即日病發』,令我不得不取消教會的活動。」

原來在謝牧師受感染的翌日,本有一個由他負責的功課輔導班,班上大概有幾十名小朋友,
「一般來說,非典型肺炎的患者約有一星期左右的潛伏期,而我卻病發得很『及時』,這是我所感恩的。」

死亡邊緣 見證信仰
憑藉信仰所賦予的力量,謝牧師終於戰勝病魔,回到家人身邊。
可是說起這場「硬仗」的艱險,他也不禁沉吟良久,「的確想過死亡的到臨……
那時我在 ICU(深切治療病房),虛弱得奄奄一息,情緒也低落得很,妹妹來探我時,
我想到似乎要作生離死別,忍不住哭了起來,還向她交託身後事。

「就在我最困難、瀕死邊緣的時候,猛然想起一句《聖經》的經文: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神與我同在。』
這個『同在』很重要,我感覺到上帝就在自己的身邊。
記得耶穌曾以一個譬喻自況:『一粒麥籽,若不落在地上便死了,仍舊是一粒;
但若落在地上死了,就結出許多籽粒來。』
耶穌的意思是說,當自己死了以後,就會結出許多果籽來,其中有很好的意義在內。
而我亦相信,無論最終是生是死,都不重要,因為總會有其意義。」

誠心懺悔 求取憐憫
謝牧師提到,原來有不少前線醫護人員都是基督徒,其中包括有份治療他的沈祖堯教授。
「我聽過沈教授的分享,他說在SARS開始出現時,就跟一班基督徒醫生一起禱告,
把每一名患者交託在上帝的手中,求神憐憫他們、醫治他們。
他說自己所知有限、能力不足,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認罪。」

這套「認罪」的觀念在非基督徒的角度來說,不免有些難以明白,
「疫症的出現又不是沈教授的錯,那為甚麼他要認罪呢?
正如沈教授自己所說,他們所認的罪,就是一種『驕傲』——當人到達某個位置時,傲氣自會油然而生。

「其實面對人生的挫折,也可以看作是一個反省的機會,在真誠地面對自己時,
會看到自己的軟弱和不足地方,然後想辦法去處理。好像沈教授他們,
看到自己有不夠謙卑、不知道的地方,便懇切地懺悔,請求神的寬恕和憐憫。」

謝牧師覺得,「認罪」可以使人「放下了人生的擔子,然後就會有動力走前面的路」。
所以在病發初期,謝牧師特地請自己的妹妹到家來進行懺悔的禱告,
「到後期自己病入膏肓時,便不再有纏繞的事了。
我可以一心去想,到底要如何去走前面的路呢?這個生命的焦點也就可以放在前方。」

越過苦難 化身祝福
謝牧師說雖然苦難依然無常來襲,但從另一個層面來看,秉持信仰就可以從中得到動力,
以成為他人的祝福。他引用《聖經》中〈約伯記〉的話語:「我以前風聞有你,但我今天真正見到你。」
他說這次的經歷讓自己更深刻地體會人生,也更真切地感受神的存在,
他說:「我為此而向神感恩,藉覑今次的經歷,預備當名更好的牧者。」

「一個預苦期的禱告」Eric Milner-White著,顧美芬譯。

主啊求祢賜福給我,在這預苦期。主,讓我真實的禁食,得到益處,
藉著在祢靈裡的禱告來餵養我,讓我看見自己,在祢聖潔光中。

絕不要讓我以為,
我已經有這麼多知識,以致不需要教導,
我已經有這麼多智慧,以致不需要糾正,
我已經有這麼多才幹,以致不需要恩典,
我已經有這麼多優點,以致不需要進步,
我已經有這麼多謙卑,以致不需要悔改,
我已經有這麼多獻身,以致不需要祢讓我真實地活著,我已經有這麼多力量,以致不需要你的靈,
否則,一停下來,我就會永遠的倒下。

讓我看見我必須節制慾望,殺死怠惰,
讓我看到需要彌補的缺失,需要改變的習慣,
讓我減弱,謙卑,
完全除滅自己的意志,自義,自滿,
自以為足夠,自我肯定和自誇。
讓我整個努力都歸向祢,
讓這努力又認真又嚴肅,堅忍又多結果子,
藉著祢聖靈的幫助,也為了祢的榮耀,我的主我的神,阿們。
------------------
Christian, dost thou see them
信徒豈有看見在於聖地裡 四圍黑暗勢力
圍你做對敵信徒起來攻擊 俗情無利益
十字架頂功勞做得勝記號

信徒豈有覺悟魔鬼想暗步 誘惑當等機會
導咱陷落罪信徒勿得驚惶 心神著勇健
儆醒祈禱禁食交戰穩當贏

信徒豈有在聽伊假好的聲 儆醒堅固豎在
祈禱於心內信徒好膽應聲 祈禱有活命
交戰無久能平黑暗變光明

我的盡忠工人我知你苦痛 看你厭倦情形
我共你同情由勞苦造就你 學吞忍克己
悲傷艱難若過與我站祖家

阿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