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18, 2013
邏輯推理inference練習
這個世界充滿了許多似是而非的說法,教你一個最簡單的邏輯推理inference,可以看穿許多迷思與困惑喔!^^
亞里斯多德的三段論(理性思考,「兩個」前提假設 - 邏輯思考 - 歸納結論):
1. 每一隻貓都有四條腿,魯夫顥是一隻貓,所以:魯夫顥有四條腿(前提正確、邏輯正確、所以結論正確)
2. 每一隻貓都有四條腿,魯夫顥有四條腿,所以:魯夫顥是一隻貓(前提正確、但邏輯不正確、所以結論不正確)
3. 所有的貓都是黑色的,魯夫顥是一隻貓,所以:魯夫顥是黑色的(第一個前提不正確、但邏輯正確、所以結論不正確)
---
用力想,看得懂的話你的腦筋就躍進一大步囉!^^
練習一下:
1. 每個搖滾樂手都會彈這個,后進是個搖滾樂手,所以后進會彈這個 (O)
2. 每個搖滾樂手都是人類,后進是個人類,所以后進是個搖滾樂手(X)
3. 每個搖滾樂手都是毒蟲,后進是個搖滾樂手,所以后進也是個毒蟲 (X)
哲學參懂了,其實沒那麼難,而巧妙地運用當中的荒謬,就成了幽默 ^^
也所以我們的世界,充滿了第2跟第3種荒謬:
第2型練習題a:Zakk Wylde用這顆破音,我也用這顆破音,所以我跟Zakk一樣厲害
第2型練習題b:陳妍希用這種口紅,我也用這種口紅,所以我(用這個的話也會)跟妍希一樣美
(結論不對但是卻是廣告行銷最常用的手法)
第3型練習題a:每個男人都是負心漢,你也是男人,所以你是負心漢(啦!)
第3型練習題b:日本人都很矮,她也是日本人,所以她(還沒看到)一定也很矮
(第一個前提不對,是偏見,但是感覺是吵架完在說氣話或是講得似乎很有道理)
Sunday, December 1, 2013
看見才信Seeing is Believing
Moon
-----------
從聖經看 “看見才信” “Seeing is Believing”---the Biblical View 約 John 20
有人接受洗禮.這些要受洗的是已經相信耶穌為他們的救主, 生命的主宰, 他們是已經因信稱義了,
那聖經中的相信是怎麼樣的相信呢? 基督徒是都親眼看到耶穌的受難復活和升天才相信耶穌嗎?
密蘇里州, 俗話是 show me state看到你們的真本事, 為什麼稱為show me state?
100年前, 一位密蘇里州出來的國會議員, 在國會中擔任美國海軍軍事委員會的一名成員,
他是一位很務實的人,有一次他被邀請參加海軍總部的盛大酒晏, 他們也請他上台演講,
他一上台就說, 我來自一個出產玉米棉花小麥還有民主黨員的地方.對於那些表面上的華麗是不會讓我相信或滿足,
要我相信,你們必須 show me, 你們必須讓我看到你們的真本事來.
俗話說, seeing is believing, 看見才信, 眼見為實, 或百聞不如一見, 那聖經中是怎麼來看 ”看見就信”這句話呢?
在約20章裡,
Joh 20:8 先到墳墓的那門徒也進去,看見就信了,
Joh 20:29 耶穌對他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
這兩句話互相茅盾嗎? 讓我們從約翰記載的主復活顯給門徒的經過, 來看信心和看見的關係.
[prayer]
1. 馬利亞看到空墳墓, 便相信有人把耶穌從墳墓裡挪了去
Joh 20:1 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天還黑的時候,抹大拉的馬利亞來到墳墓那裡,看見石頭從墳墓挪開了,
Joh 20:2 就跑來見西門彼得和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對他們說:「有人把主從墳墓裡挪了去,我們不知道放在那裡。」
第一節敘述在耶穌受難的第三天, 是那星期的第一天, 一大早, 抹大拉的馬利亞就來到耶穌的墳前,
她看到原來擋在墳墓進口的大石頭被挪開了,約翰福音沒提她是否進入墳墓看到屍体不見,
路加福音24:3 “他們就進去,只是不見主耶穌的身體” , 之後,
馬利亞急忙跑回去通報彼得約翰, 說有人把耶穌從墳墓裡挪了去.
所以這兩節經文指出: 馬利亞看到耶穌墳墓空了, 耶穌屍体不見了, 她便相信是有人把耶穌屍体從墳墓裡挪走了.
那彼得約翰看到空墳墓卻得什麼結論呢?
2. 約翰看見耶穌的裹頭巾和細麻布分開放著, 他就相信耶穌已復活了
Joh 20:3 彼得和那門徒就出來,往墳墓那裡去。
Joh 20:4 兩個人同跑,那門徒比彼得跑的更快,先到了墳墓,
Joh 20:5 低頭往裡看,就見細麻布還放在那裡,只是沒有進去。
Joh 20:6 西門彼得隨後也到了,進墳墓裡去,就看見細麻布還放在那裡,
Joh 20:7 又看見耶穌的裹頭巾沒有和細麻布放在一處,是另在一處捲著。
Joh 20:8 先到墳墓的那門徒也進去,看見就信了。
Joh 20:9 (因為他們還不明白聖經的意思,就是耶穌必要從死裡復活。)
Joh 20:10 於是兩個門徒回自己的住處去了。
約翰先跑到耶穌的墳墓前, 他低頭往裡看,就看到了裹耶穌屍体的細麻布還放在那裡, 他沒立刻進入墳墓,
不一會彼得也跑到了, 他直接進了墳墓, 他看見耶穌的裹頭巾沒有和細麻布放在一處,是另在一處捲著.
這時約翰也跟著進去了, 當然除了耶穌屍体不在, 他也看到裹頭巾和細麻布是分開放著,
v8說 約翰 “看見就信了.”約翰就相信什麼?
從上下文很清楚指出約翰相信的是主耶穌已經復活,
他不是相信馬利亞所說有人把耶穌從墳墓裡挪了去.
馬利亞和約翰都看到了空墳墓, 但兩人有不同結論. [那是誰所相信的正確呢?]
當他們看到空墳墓屍体不見了, 我們可以想像至少有三種可能來解釋這現象.
一是屍体被人挪走了, 不管是被好人或是壞人.
另一可能, 耶穌死裡復活了, 祂自行離開墳墓.
第三種可能, 耶穌他根本沒死, 他只是受了重傷, 休息好就自己走出去了. [ 我們先暫且不討論這幾種發生的可能性]
約翰看見耶穌的裹頭巾和細麻布分開放著, 細麻布是朝著墳墓口放, 裹頭巾在裡面捲著,
有些解經家說裹頭巾捲著並不表示裹頭巾是被整理過的,而是指它仍然按著原來包扎頭部的樣子卷著.
不管是否如此, 從簡單的推理, 沒有人會偷了屍, 還留下裹頭巾和細麻布, 而且還捲好放著.
另外, 假設耶穌在十字架上真地沒死, 難以想像受了如此重傷的耶穌,
在醒來後, 在自行將裹頭巾和細麻布從頭上,身上解下來之後,
還有氣力去花工夫照身体樣子捲起來再走出去?
另外如果沒有一個實際的身体, 怎麼去捲這些裹頭巾和細麻布去捲成像原來包身体的型狀?
因此最可能的推理就是耶穌復活了. 復活的耶穌穿越裹頭巾和細麻布而出了墳墓,
他留下裹頭巾和細麻布在墳墓內, 因為那是給死人用的,
祂已經復活, 所以他不需要裹頭巾和細麻布.
但弟兄姊妹, "最可能的推理就是耶穌復活了" 其實這句話有些問題. 所用的推理可能是適合我們基督徒的邏輯和推理,
因為我們下意識地已接受了主復活的事實.
對於一般人, 這前面兩種發生的可能性和耶穌死而復活的可能性其實沒有兩樣, 都是不可能.
但對約翰來說, 裹頭巾和細麻布的景象可以算是耶穌復活的間接証據之一,
這奇怪的景象成了他相信耶穌復活的催化劑, 是的,因為看到這間接証據,
約翰想到耶穌生前一再講到祂要受難並要復活的預言, 所以他此時相信這預言實現了, 他相信耶穌已經復活了.
如果沒有耶穌先前的預言, 約翰即使看到裹頭巾和細麻布的景象, 他也不會因此就相信耶穌復活了.
馬利亞, 彼得, 以及約翰三人應該都想到耶穌講到祂要復活的預言, 但在三個人看到同一景象時,
祇有約翰他選擇他願相信耶穌的話, 他相信主復活了. 聖經裡留下了這句話, “看見就信了.”神要我們學什麼?
神要我們學習把所觀察的常常和神的話聯在一起思想,
當我們看見一些景象或事件,這些事件所所帶出的意義或結論雖然按常理是不可能的事,
但如果那意義或結論符合神的話, 那我們就應該憑信心去相信接受那樣結論.
這就是這裡所說的 “看見就信.”
接下來, 我們繼續從這故事的發展來思想 “看見就信”這個議題.
3. 馬利亞看到復活的耶穌, [並聽到耶穌聲音], 便相信耶穌復活了
Joh 20:11 馬利亞卻站在墳墓外面哭。哭的時候,低頭往墳墓裡看,
Joh 20:12 就見兩個天使,穿著白衣,在安放耶穌身體的地方坐著,一個在頭,一個在腳。
Joh 20:13 天使對他說:「婦人,你為什麼哭?」他說:「因為有人把我主挪了去,我不知道放在那裡。」
Joh 20:14 說了這話,就轉過身來,看見耶穌站在那裡,卻不知道是耶穌。
Joh 20:15 耶穌問他說:「婦人,為什麼哭?你找誰呢?」馬利亞以為是看園的,
就對他說:「先生,若是你把他移了去,請告訴我,你把他放在那裡,我便去取他。」
Joh 20:16 耶穌說:「馬利亞。」馬利亞就轉過來,用希伯來話對他說:「拉波尼!」(拉波尼就是夫子的意思。)
復活的耶穌站在馬利亞前, 馬利亞卻沒認出他,以為他是看管墓園的,
這時耶穌就以馬利亞所熟悉的語調, 叫了一聲馬利亞的名字,
馬利亞這時清醒過來, 明白過來, 那叫他的正是耶穌. 耶穌復活了.
馬利亞就同樣用她過去稱乎耶穌的方式, 以希伯來話對耶穌回應了一聲:老師.
馬利亞相信主復活了. 馬利亞相信主的復活是因為她看到復活的主, 這位復活的主是以聲音來向馬利亞提醒祂就是耶穌.
4. 門徒們看到復活的耶穌, [並看到耶穌釘痕手], 便相信耶穌復活了
Joh 20:18 抹大拉的馬利亞就去告訴門徒說:「我已經看見了主。」他又將主對他說的這話告訴他們。
之後, 馬利亞興奮地把耶穌復活的好消息告訴其他門徒,
但馬可福音16:11 卻指出門徒不相信馬利亞的話, 很可能他們認為馬利亞是看到耶穌的靈魂,
或者認為馬利亞過度思念耶穌, 以致把其他人誤認為耶穌.[耶穌愛馬利亞, 也愛這些門徒, 他明白這些門徒的個性,
也体會那時他們對祂信心的光景, 所以耶穌在第一個復活節的晚上, 他就來向這群門徒顯現來堅固他們信心.]
Joh 20:19 那日(就是七日的第一日)晚上,門徒所在的地方,因怕猶太人,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
Joh 20:20 說了這話,就把手和肋旁指給他們看。門徒看見主,就喜樂了。
因怕猶太人,門都關了, 再次看到門徒在看到主復活之前是那麼地害怕那些迫害耶穌的猶太人同胞.
門都關了在這裡也代表耶穌復活的身体可以穿牆而入, 如同可以穿越裹屍布裹頭巾. 耶穌就這樣穿牆而入來到他們中間.
耶穌不但用他們孰悉的聲音向他們問安, 還主動地把自己在十字架上的釘痕手和肋旁的洞來給他們看,
証明在他們眼前這位活生生的人就是那位十天前在他們眼前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這時門徒們相信了.
所以門徒們的相信主的復活是因為他們看到了復活的主, 這位復活的主以聲音而且以十字架上的傷痕來証明祂就是耶穌.
5. 多馬要求不但要看到復活的耶穌, [不但要看到傷痕, 而且還要以手觸摸証實], 才相信耶穌的復活.
約翰福音告訴我們當場門徒醒悟過來, 明白真是看見了復活的主,他們就喜樂了. 像馬利亞一樣,
這些門徒也高興地把主已復活的好消息告訴當時不在場的多馬.
但多馬不信, 他有懷疑. 他要用他的方式來求証耶穌的復活, 除了眼見以外, 他要以手觸摸耶穌的傷痕他才相信.
約 20:24 那十二個門徒中,有稱為低土馬的多馬;耶穌來的時候,他沒有和他們同在。
25 那些門徒就 對說:我們已經看見主了。 多馬卻說我非看見他手上的釘痕, 用指頭探入那釘痕, 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 ,我總不信。
約20:26 過了八日,門徒又在屋裡,多馬也和他們同在,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說:願你們平安!
27 就對多馬說: 伸過你的 指頭來,摸(原文是看)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 探入我的肋旁。 不要疑惑,總要信。 一星期之後, 耶穌再次以同樣方式顯現, 祇是這次是明顯地要來幫助堅固多馬的信心, 自然多馬對門徒所講的話耶穌都已知道,耶穌允許多馬以自己方法來求証耶穌的復活. 耶穌允許多馬以和十字架釘子大約粗細的手指頭來插進耶穌手中的洞, 來確定那洞的確來自十字架上的釘子.耶穌也允許多馬以和兵丁的茅槍大約粗細的拳頭來插進耶穌肋旁那個洞, 來確定那洞是的確來自羅馬兵丁的茅槍. 聖經沒有說多馬有無真地以他方式去試, 我想當耶穌要他來試時, 多馬就已醒悟耶穌是神, 唯有神才會知道他要試的方式, 所以也許那時他就從心底對耶穌呼喊出 “耶穌,你是我的主, 我的神.” 多馬此時完全相信耶穌的復活, 站在他面前的的確確是他的主也是他的神.
“不要疑惑,總要信。” 可以翻譯成 “不要做不信的, 倒要做相信的.”或是 “停止不信, 倒要顯出自己是相信的人." 耶穌雖然允許多馬以他方法來試, 但明顯耶穌不喜悅多馬這種 “看見才信, 眼見為實” 的相信.這不是聖經的信. 所以耶穌在恩點之下先叫了他來試, 但耶穌接下來明白指責多馬“停止那種不信”
這時耶穌在Joh 20:29 耶穌對他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耶穌為 “關於相信耶穌復活這件事”要怎樣“看見才信” 或 “沒有看見就信” 做了個總結, 我以下面圖表來幫助解釋:
A. 像約翰那樣的“並沒有看見復活的耶穌就信耶穌的復活”是神看為有福的人.
約翰看到 [一個耶穌復活的証據] è 就相信耶穌復活 è 是有福的
B. 像馬利亞, 門徒等他們是真正地看到復活的耶穌之後, 才相信. 這樣的 “看見才信”在那時是允許接受的.
馬利亞或門徒看到[耶穌復活身体] + [耶穌的聲音] + [耶穌的傷痕] è 相信耶穌復活 è 是應當的
C. 像多馬那樣的“要加上觸覺的看見才信”ie 一再要求更多的証據才願相信是不被神喜悅的
多馬要求看到 [耶穌復活身体] +[耶穌的聲音]+[耶穌的傷痕] + 摸到[耶穌的傷痕] è 才相信耶穌復活 è 是過份了
D. 對於後來的基督徒, 升天後的耶穌是不會再以復活身体的顯現來使人相信祂的復活.
人需要以信心接受, 而接受的人是神看為有福的人, 如同約翰一樣.
但這句話 “人須要以信心接受”如果不加解釋, 不就是迷信盲從了.
所以
6. 神要後來的人, 因相信聖經的話, 就相信耶穌的復活, 願相信耶穌是主, 而得永生
Joh 20:30 耶穌在門徒面前另外行了許多神蹟,沒有記在這書上。
Joh 20:31 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 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
耶穌行神蹟的目的是叫那些看到的人,能因此信耶穌, 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而因信了祂就得永生.
耶穌復活自然是個神蹟, 耶穌顯現使那些當時親眼看到的, 相信耶穌是主是神而得永生.
他們將神蹟記載在聖經中, 目的使後來讀聖經的人, 讀到神蹟如同親眼看到神蹟, 而願相信耶穌是主, 而得永生.
Ie人因信神的話而得永生. 所以重點, 人要相信神的話.
這就回到
Joh 20:8 先到墳墓的那門徒也進去,看見就信了。
Joh 20:9 因為他們還不明白聖經的意思,就是耶穌必要從死裡復活。
當約翰看見耶穌的裹頭巾和細麻布分開放著, 他在那時,
他開始相信耶穌已照祂過去所說復活了, 因他想起耶穌說要復活的話.
可是在那時, 不講別的門徒, 就連約翰自己都還不明白舊約中已講過耶穌必要從死裡復活的事,
例如詩16篇, 因為如果他早就明白, 他就早就相信耶穌必會復活,
那麼當馬利亞來通報耶穌墳墓沒了屍体空的時候, 他反應就會不一樣,
甚至在七日的第一日之前, 他就可以有信心來迎接復活的主.
他沒有, 因他那時還沒有明白舊約講到耶穌必要從死裡復活的事, 也沒有真正相信穌說他要復活的事.
神把當時耶穌復活的神蹟記載在聖經裡,神也把當日祂怎麼幫助門徒在信心上的成長經過記載在聖經裡,
為的是要我們讀了, 明白了, 就相信, 相信一切神說已經成就的, 也相信一切神說它必然要成就的事.
我們看到 [聖經中記述耶穌復活的話語 ] è 就相信耶穌復活 è 是有福的
我們看到 [聖經的話語 ] è 就相信耶穌是神的兒子, 是基督 è 就因耶穌得永生
神要後來的人, 因聖經的話, 就相信耶穌的復活, 願相信耶穌是主, 而得永生.
所以聖經上強調 “沒有看見的相信,”
但也講 “看見的相信”
我們沒有看見耶穌的復活,
但我們就願相信.
我們為何相信? 因為我們看到聖經如此說.
-------------------------
BC388年左右,柏拉圖學院於雅典西北郊外設立,與英雄雅加德摩斯Akademos神廟比鄰。
柏拉圖學院可以說是西方第一個學院,更一直延續到AD529年被羅馬皇帝亞斯第安尼解散為止,前後長達九百年。
柏拉圖在學院內教導哲學、天文、物理、音樂等各類學問,長達20年,並培育出無數人才。
柏拉圖著作等身,臺,柏拉圖全集出版(左岸文化),有興趣者不妨自行參閱。柏拉圖著作簡單可分四大時期:
第一期、著作中受蘇格拉底影響較深,
Apology敘述蘇格拉底的法庭自辯,
Crito敘述蘇格拉底死前的牢獄生活,
Euthyphron討論虔敬,
Laches討論勇敢,
Ion討反對詩人與狂文,
Protagoras討論知即德與知識是可以教導的,
Charmides討論節制,
Lysis討論友誼,
Republic討論正義。
第二期為轉變期。
Gorgias討論正義,
Meno論知識即回憶說,討論德的可教導性。
Euthydemus批判詭智學派的邏輯推論謬誤。
HippiasII討論故意為惡語無心之惡。
HippiasI討論美學問題。
Menexenus討論修辭術。
第三期為圓熟期。
Symposium認為,一切世上之美不過是絕對真理的美自身的影像。
Phaedo則討論形相(eidos)與不朽。
Republic十篇全部完成,討論政治制度、國家倫理與靈魂。
Phaedrus論愛的本質,兼論修辭術。
最後是晚年時期。
Thaetetus論知識批判詭智學派的知識即感官說,否認真正的判斷可以當做知識的界說。
Parmenides討論存在。
Sophistes論形相。
Politicus談哲學家皇帝。
Philebus討論善與快樂的關係。
Timaeus論宇宙的生成與物理學。
Critias論農業國家的典範,藉以比較帝國海權國家亞特蘭提斯。
Laws與Epinomis重新討論國家政治問題,修正Republic中的烏托邦主義。此書亦為柏拉圖最後一篇著作。
柏拉圖的理型
柏拉圖的學說浩瀚我們在此不擬加細說,僅介紹與理型有關的知識論。
柏拉圖是個觀念論者(idealist),以形象或觀念(理型,idea)為絕對客觀存在。也可以視為實在論者(realist)因為柏拉圖承認觀念或形象具有客觀實在性,而不只是名稱而已。
柏拉圖對於知識的討論乃繼承蘇格拉底採辯證法,捨棄感官經驗,企圖以獲取普遍概念,成為客觀知識的基礎。柏拉圖認為,普遍概念就是共相(the universals)的存在意義。
柏拉圖駁斥知識就是感官所獲得的經驗,因為感官會受外在環境的變化而影響,無法形成客觀判斷,因此,無法成為知識的判準依據。柏拉圖認為,即便是感官知覺,都含有非感覺的要素存在。知覺判斷的成立,其實早已預設了概念(例如花草、樹木)的認知存在。柏拉圖認為,這世界上不可能有純然的知覺判斷。
柏拉圖認為,真正知識必須具有「不可推翻性」以及「普遍有效性」。知識的對象則必須是共相(也就是概念、理型),而非個別事物本身。感覺的成立是在感官與感覺材料的接觸之時,並無所謂的真假是非。知識的形成,則需要藉由判斷作用,才能夠分辨真偽。而判斷這個行為本身,則預設了概念的存在。
柏拉圖認為,真正的知識,是關於實在的知識。知識是屬於普遍概念/共相。只有共相,擁有客觀實在性。因此柏拉圖認為,真正的知識只有數學知識與來自辯證法的知識兩種。
真正的普遍概念,必與客觀實在相符。最高的存在為一切存在(即理型),是其他存在的模仿依據。理型又稱「太一」、「絕對」,是一切存在的絕對理型,又是唯一絕對的價值原理。
洞穴寓言
柏拉圖的洞穴比喻,是在討論理型。
柏拉圖假設,有一個地底洞穴,洞口陽光普照(暗示為真理之光),洞內則有一群囚犯,自年幼便被鐐銬僅栓,只能面向牆壁,從不曾看過陽光。囚犯與洞口之間有火,火與他們之間,又有通路和矮牆,矮牆猶如簾幕,沿著通路常有人般運動物與人的塑像,來來去去。
囚犯雖然看不到陽光與其他囚犯,卻能夠過外面的火光反映在內牆上的塑像以及他們自己的影像,這些囚犯所看見的,就是所謂的幻象或妄念,他們無法看見真理之光,因而過著黯淡無光的生活,所見都是幻象與妄念而不自知。
柏拉圖認為,我們絕大多數的人就像洞穴裡的囚犯,只以自己的偏見與情慾,或其他人的詭辯修辭為依據,論斷事情。真理之光被矇蔽,並且曲解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即使突然得以看見陽光,也因為禁不起陽光的劇烈照射,而寧願回到洞穴。
柏拉圖的理型是指什麼?
那麼,歸結起來,柏拉圖的理型說到底是說什麼?對柏拉圖來說,理型有四種意義:
其一、就邏輯性來說。存在事物的一般規定或普遍定義,也就是所謂的共相普遍概念。
例人便是一個概念。透過求同捨異的抽象過程,人們可以獲得個別真實裡的共同的類型、概念,以涵蓋所有個別真實所有的相同狀況。
其二、就存在論來說。理型就是現實存在者的存在原理,就是客觀實在。現實存在者則是理型所彰顯出來的主觀的相對的假象。
其三、就價值論來說。理型具有價值涵義,指的是原型或典範,也就是原本的意思。現實個別物體,則是理型的拷貝或模仿。理型是現實個別物體的理想,現實個別物體是為追求理型而存在。
最後、就數理論來說,理型相當於「形相的數」(arithmos eidetikos),這點應與畢達哥拉斯學派有所關聯,唯這點柏拉圖著墨甚少,不擬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