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29, 2012
William Penn
Quakers, or Friends, are members of the Religious Society of Friends,
or Friends' Church, an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movement
which focusses on the priesthood of all believers.
Most Quakers regard themselves as Christians,
and include those with evangelical, holiness, liberal and
traditional Quaker understandings of Christianity.
There are also two distinct groups of Friends who emerged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 known as
nontheist Friends and universalist Friends who do not regard themselves as Christian.
William Penn (October 14, 1644 – July 30, 1718) was an English real estate entrepreneur,
philosopher, and founder of the Province of Pennsylvania,
the English North American colony and the future Commonwealth of Pennsylvania.
He was an early champion of democracy and religious freedom,
notable for his good relations and successful treaties with the Lenape Indians.
Under his direction, the city of Philadelphia was planned and developed.
In 1681, King Charles II handed over a large piece of his American land holdings to
William Penn to satisfy a debt the king owed to Penn's father.
This land included present-day Pennsylvania and Delaware.
Penn immediately sailed to America and his first step on American soil took place in New Castle in 1682.
On this occasion, the colonists pledged allegiance to Penn as their new Proprietor,
and the first general assembly was held in the colony.
Afterwards, Penn journeyed up river and founded Philadelphia.
However, Penn's Quaker government was not viewed favorably by
the Dutch, Swedish, and English settlers in what is now Delaware.
They had no "historical" allegiance to Pennsylvania,
so they almost immediately began petitioning for their own Assembly.
In 1704 they achieved their goal when the three southernmost counties of Pennsylvania
were permitted to split off and become the new semi-autonomous colony of Lower Delaware.
As the most prominent, prosperous and influential "city" in the new colony,
New Castle became the capital.
--------------
起來!過河去!-三個不變的應許
07 五月 2011 by dapinglin church 主日信息
講員:彭志平牧師
經文:約書亞記1章1-11節
以色列人在埃及為奴430年,他們的生存與生活,愈來愈痛苦,受到極大的威脅,他們祈求神:「聲聞於天」。
神就揀選了摩西去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進迦南。出埃及的目的,是爭取事奉神和信仰的自由。(出8:1)
而進迦南是要使以色列人日子長久,得以享福,人數增多。(申6:1-3)
可惜以色列人出埃及後,因發怨言和背叛耶和華、犯大罪去拜金牛犢。神發烈怒要懲罰他們,並對他們說,
凡數點廿歲以上發怨言的人,必不得進入應許之地,惟獨迦勒和約書亞二人可以進去。(參民14章)
如今以色列民來到約旦河東摩押平原,遙望對岸,神所應許的迦南美地。等待過河之時,突然領導人摩西死了。
(神未曾准許摩西進迦南,神把他的僕人接去。)
就在全國百姓震驚之時,耶和華卻曉諭摩西的幫手約書亞,說:
「我的僕人摩西死了。現在你要起來,和眾百姓過這約旦河,往我所要賜給以色列人的地去。」(書1:2)
這句話,也是我今天早晨講道的主題。為什麼約書亞敢起來,過約旦河?
因為神給了他三個不變的應許(或保證)。
一、 耶和華指示人的目標不變(神的旨意不變)(書1:1-2)
耶和華指示以色列人先祖亞伯拉罕,應許他的福分,記在創世記12章1-4節。(其實第一次對亞伯拉罕說話是在創世記11章)
「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
①我必叫你成為大國。
②我必賜福給你,
③叫你的名為大;
④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
⑤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
亞伯蘭就照著耶和華的吩咐去了;羅得也和他同去。亞伯蘭出哈蘭的時候年七十五歲。」(創12:1-4)按:這些預言都已全部應驗了。
我曾重複的說,成功人生(包括成功的事業),是必須有神的異象(異象就是目標),並有使命和責任感。
(人如果有異象、有夢想,而美夢能成真,就是最美的人生。)
人生到底是什麼呢?
神應許以色列人,神的選民,在地上的目標是「迦南地」號稱為迦南美地。
但是迦南地不是人間天堂,因為迦南地仍有戰爭、疾病、死亡。
迦南祇是神賜給以色列百姓在地上,暫時寄居在「今世」的地方。
他們在天上「永世」有更美的家鄉(神的國度或稱天上的新耶路撒冷城,將來的新天新地。)(參閱希伯來書11:8-16、啟示錄21章)
神應許信靠耶穌基督的聖徒,在地上有教會,又稱「神的家」。
將來進入永生神的國與得救的猶太人在天上是同一國度,同在新天新地新耶路撒冷中。
千萬留心聽,神對我們的應許,尤其關係重要的人生目的和目標是不會改變的。
二、耶和華應許人的同在不變(神的信實不變)
在聖經裏神對祂的子民,兒女有許多寶貴的應許,約書亞在摩西死了,他敢過「約旦河」是耶和華對他說:
「凡你們腳掌所踏之地,我都照著我所應許摩西的話賜給你們了。
從曠野和這黎巴嫩,直到幼發拉底大河,赫人的全地,又到大海日落之處,都要作你們的境界。
你平生的日子,必無一人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
我怎樣與摩西同在,也必照樣與你同在;我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書1:3-5)
約書亞是摩西的幫手,神揀選的接班人。
他忠心跟隨摩西,親眼看見、親耳聽見、親身經歷神與摩西同在的千真萬確的事實。
所以他沒有任何游移不定的考慮,相信耶和華的命令,就過河了,果然成功!
因為耶和華應許他:「我怎樣與摩西同在,也必照樣與你同在;我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
這是何等重要的保證,是神說的話。
請注意下面的舉例:
1.如果有:「神的同在」,我們就一定有神的慈愛。
因為愛是從神而來,而神就是愛。我們的人情、人性和人的愛,常常會改變,唯獨神的愛才不變。
2.如果有:「神的同在」,我們就一定有神的平安。
因為神是賜平安的神,我們常常沒有安全感,包括我自己也一樣。
當我不安之時,我會求告神,我到底怎樣不安?如果有罪,我就求神赦免我,改變我,賜給我信心。
3.如果有:「神的同在」,我們就一定有神的喜樂。
因為我們的神,是喜樂的神!聖經強調:「喜樂是良藥」。
4.如果有:「神的同在」,我們就一定有神的盼望。
因為我們的神,是使人有盼望的神!還有許多神同在的應許,我們務必要查考聖經。
但如何才會有神的同在呢?
必須遵行神的話、同時還要恭讀聖經,知道神同在的應許在那裏?
例如:「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8-20)
意味著傳道的人,就會有神的同在。
三、耶和華賜給人的能力不變(神的真理不變)
神不是「能力」,能力也不是神,但能力是屬乎神!(詩62:11)
我們的神,祂是全能的神!無所不能的神!
「你當剛強壯膽!因為你必使這百姓承受那地為業,就是我向他們列祖起誓應許賜給他們的地。
只要剛強,大大壯膽,謹守遵行我僕人摩西所吩咐你的一切律法,不可偏離左右,使你無論往那裡去,都可以順利。
這律法書不可離開你的口,總要晝夜思想,好使你謹守遵行這書上所寫的一切話。
如此,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順利。
我豈沒有吩咐你嗎?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那裡去,耶和華─你的 神必與你同在。」(書1:6-9)
從約書亞1章6-9節這段經文中,耶和華神有三次,曉諭約書亞要「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不要驚惶。
而所以要剛強壯膽,是神應許他「必」與他同在。
但是,神也說明祂的同在是有條件的「同在」:「這律法書不可離開你的口,總要晝夜思想,好使你謹守遵行這書上所寫的一切話。
如此,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順利。
我豈沒有吩咐你嗎?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那裡去,耶和華─你的 神必與你同在。」(書1:8-9)
在新約聖經中,使徒保羅為他屬靈的兒子提摩太按手禱告說:
「因為 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提後1:7)
傳道生涯,會有許多挫折、逆境、逼迫等。
基督徒的生活,不會是一帆風順,常常也會有許多患難、痛苦和坎坷不平的道路。
我們要勇敢,面對現實,靠主渡過難關,因為神的應許「與我們同在」是不會改變的。
「他們回答約書亞說:『你所吩咐我們行的,我們都必行;你所差遣我們去的,我們都必去。
我們從前在一切事上怎樣聽從摩西,現在也必照樣聽從你;惟願耶和華─你的 神與你同在,像與摩西同在一樣。
無論甚麼人違背你的命令,不聽從你所吩咐他的一切話,就必治死他。你只要剛強壯膽!』」(書1:16-18)
百姓表示全力支持!
約書亞對神的忠心,有許多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效法,他是我們的榜樣。
1.信心十足接受神的命令
2.立即行動執行神的命令
3.清楚宣示熟知神的命令(讓所有百姓能明白知道神的命令,才能同心合一、同負一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