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31, 2012
TW知名的差會
已在國內成立基督教會的母會(Mother Church)。
基督教是一個強調宣教使命(Evangelical Mission)的宗教,因此設置有海外宣道會(Foreign Mission),
華人教會稱在國內成立基督教會的母會為差會。
各差會來臺灣宣教的歷程與所從事的事工多所不同,比較知名的差會有下列15個:
(一)聖公會(The Episcopal Church):源自英國國教安立甘教會(The Anglican Church),
在美國稱為監督制教會(The Episcopal Church)。
臺灣聖公會(The Episcopal Church in Taiwan)的差會在美國夏威夷州檀香山。
1953年該會由檀香山主教甘納德牧師(The Rt. Rev. Harry S. Kennedy, Bishop of Honolulu)差派在臺灣創立,
首任牧師為葉祖耀(The Rev. Theodore Yeh),臺北市聖約翰座堂為該會第一座教堂。
(二)門諾會(The Mennonite Church):源自16世紀宗教改革時代在荷蘭出現的再洗禮派(Anabaptism)。
創立者為門諾‧西門(Menno Simons)。
臺灣門諾會的差會為美國門諾會(The Mennonite Church in America),
引進者為加拿大長老教會宣教師孫雅各牧師(Rev. James Diskson,前臺灣神學院院長),
目的在於關心東部原住民之醫療救濟事工。該會於1954年派遣首任宣教師高甘霖牧師(Rev. Glen D. Graber)駐臺,
同時創設花蓮門諾醫院及開拓臺灣各地教會。
(三)聖教會(The Holiness Church):源自20世紀初期日本福音主義的「聖潔教會」教團。
1928年(昭和3年)臺灣聖教會(Taiwan Holiness Church)由高進元牧師及王錦元牧師在臺創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該會與美國遠東宣教會(The Oriental Missionary Society)合作,
在臺中市雙十路創辦中臺神學院,全力從事傳教工作。
(四)衛理公會(The Methodist Church):又稱美以美會,18世紀英國傳教師約翰‧衛斯禮(John Wesley, 1703-1791)所創立。
美國衛理公會主教華納牧師(Bishop Hazen G. Werner)於1953年推動臺灣之設教,
差派黃安素會督(Bishop Ralph A. Ward)創立臺灣衛理公會(The Methodist Church in Taiwan)。
隨後美國差會積極支援臺灣教區之宣教事工,創辦東吳大學、衛理女中、衛理神學研究院,興建陽明山福音園營地、高雄市福音新村110棟貧民住宅等。
(五)拿撒勒人會(The Church of Nazarene):又名宣聖會,屬美國衛斯禮主義(Wesleyanism)教團之一。
1956年該會派遣梅瑞義牧師(Rev. Ray R. Miller)創立臺灣拿撒勒人會(The Church of Nazarene in Taiwan),
總部設於臺北市關渡,設有拿撒勒神學院(宣聖神學院)。
(六)神召會(Assemblies of God):屬美國靈恩運動(Charismatic Movement)教團之一,
於20世紀初由多元宗派之基督徒組成美國神召會(American Assemblies of God),並且成立差會向國外宣教。
臺灣神召會有1958年入臺的中國神召會臺灣區會(China Assemblies of God Taiwan district Council)
及1953年入臺的基督教臺灣神召會(Christian Assemblies of God in Taiwan)兩個教會組織。
(七)宣道會(The Christian and Missionary Alliance):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美國一群熱心基督徒所組織,目的為推動海外宣教。
臺灣基督教宣道會(The Christian and Missionary Alliance in Taiwan)
由歐粹珍教士(Miss Margaret C. Oppelt)於1953年在臺北市創立。
(八)貴格會(The Friends Church):由17世紀英國的清教徒運動(Puritanism)衍生而出。
因為禮拜聚會態度狂熱,而被譏諷為「震動者」(Quaker),也是貴格會(Quaker Church)名稱由來。
教團對外的正式名稱是朋友會(Society of Friends)。臺灣兩個貴格會教團均由美國的差會所傳入:
一為1953年入臺的臺灣貴格會(Taiwan Friends Church),
一為1955年傳入的福音貴格會(The Gospel Missionary Association)。
(九)協同會(The Evangelical Alliance Mission):美國一群熱情於海外宣教的基督徒所組織,
1951年派遣吳力生牧師(Rev. Oliver A. Olson)在臺北市創立臺灣協同會(The Evangelical Alliance Mission in Taiwan)。
相關機構有臺中馬禮遜學校、臺東山地診所、希望院(救濟事業)。
(十)行道會(The Covenant Church):由瑞典信義宗衍生而出,
19世紀末移入美國中北部,稱為美國行道會(The American Covenant Church)。
1952年由美國差會派遣聶國華牧師(Rev. Edward Nelson)在臺北市創設臺灣行道會(The Covenant Church in Taiwan),
並由榮篤愛牧師(Rev. Norman E.Dwight)加以積極推廣。
(十一)聖潔會(Swedish Holiness Mission):19世紀末創立於瑞典,
是由信義宗(The Lutheran Church)衍生而出的福音派(Evangelism)教團。
1954年由瑞典差會派遣宣教師文博牧師(Rev. E. John Oberg)在臺灣新竹縣市客家人地區設教,總會事務所設於新竹市。
(十二)臺福教會(Evangelical Formosan Church):為留美臺僑劉富理牧師於1970年在美國加州所創立。
隨即成立差會向海外擴展,並於1997年由劉牧師主導返臺創設教會。
(十三)基督復臨安息日會(The Seventh Day Adventist Church):
1863年由懷特夫人(Mrs. Ellen Gould White, 1827-1915)在美國創立,隨即成立差會向國外宣教,屬於末世論教派。
該會於1954年派遣柯爾義牧師(Rev. H. Carl Currie)來臺設教,成功建立全臺教區。屬下機構有三育書院、臺安醫院、時兆出版社。
(十四)循理會(The Free Methodist Church):由美國衛理公會衍生而出。
1952年司崇德教士(Miss Geneva Sayre)受美國差會派遣在高雄市創設教會,並開辦聖光神學院培育傳教人員。
時下該會教堂分布於全臺各地,是佈教十分成功的教團。
(十五)錫安堂(Zion Church)為加拿大籍基督徒榮耀秀教士(Miss Pearl G. Young)在臺灣開拓的獨立教團
(其原始名稱為「五旬節會錫安堂」),該會因此沒有直屬的差會。
教團採「五旬節主義」(Pentecostalism)路線,教堂分布於臺灣各縣市。
臺灣的差會已成功在加拿大建立一所錫安堂教會。
Thursday, March 29, 2012
William Penn
Quakers, or Friends, are members of the Religious Society of Friends,
or Friends' Church, an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movement
which focusses on the priesthood of all believers.
Most Quakers regard themselves as Christians,
and include those with evangelical, holiness, liberal and
traditional Quaker understandings of Christianity.
There are also two distinct groups of Friends who emerged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 known as
nontheist Friends and universalist Friends who do not regard themselves as Christian.
William Penn (October 14, 1644 – July 30, 1718) was an English real estate entrepreneur,
philosopher, and founder of the Province of Pennsylvania,
the English North American colony and the future Commonwealth of Pennsylvania.
He was an early champion of democracy and religious freedom,
notable for his good relations and successful treaties with the Lenape Indians.
Under his direction, the city of Philadelphia was planned and developed.
In 1681, King Charles II handed over a large piece of his American land holdings to
William Penn to satisfy a debt the king owed to Penn's father.
This land included present-day Pennsylvania and Delaware.
Penn immediately sailed to America and his first step on American soil took place in New Castle in 1682.
On this occasion, the colonists pledged allegiance to Penn as their new Proprietor,
and the first general assembly was held in the colony.
Afterwards, Penn journeyed up river and founded Philadelphia.
However, Penn's Quaker government was not viewed favorably by
the Dutch, Swedish, and English settlers in what is now Delaware.
They had no "historical" allegiance to Pennsylvania,
so they almost immediately began petitioning for their own Assembly.
In 1704 they achieved their goal when the three southernmost counties of Pennsylvania
were permitted to split off and become the new semi-autonomous colony of Lower Delaware.
As the most prominent, prosperous and influential "city" in the new colony,
New Castle became the capital.
--------------
起來!過河去!-三個不變的應許
07 五月 2011 by dapinglin church 主日信息
講員:彭志平牧師
經文:約書亞記1章1-11節
以色列人在埃及為奴430年,他們的生存與生活,愈來愈痛苦,受到極大的威脅,他們祈求神:「聲聞於天」。
神就揀選了摩西去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進迦南。出埃及的目的,是爭取事奉神和信仰的自由。(出8:1)
而進迦南是要使以色列人日子長久,得以享福,人數增多。(申6:1-3)
可惜以色列人出埃及後,因發怨言和背叛耶和華、犯大罪去拜金牛犢。神發烈怒要懲罰他們,並對他們說,
凡數點廿歲以上發怨言的人,必不得進入應許之地,惟獨迦勒和約書亞二人可以進去。(參民14章)
如今以色列民來到約旦河東摩押平原,遙望對岸,神所應許的迦南美地。等待過河之時,突然領導人摩西死了。
(神未曾准許摩西進迦南,神把他的僕人接去。)
就在全國百姓震驚之時,耶和華卻曉諭摩西的幫手約書亞,說:
「我的僕人摩西死了。現在你要起來,和眾百姓過這約旦河,往我所要賜給以色列人的地去。」(書1:2)
這句話,也是我今天早晨講道的主題。為什麼約書亞敢起來,過約旦河?
因為神給了他三個不變的應許(或保證)。
一、 耶和華指示人的目標不變(神的旨意不變)(書1:1-2)
耶和華指示以色列人先祖亞伯拉罕,應許他的福分,記在創世記12章1-4節。(其實第一次對亞伯拉罕說話是在創世記11章)
「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
①我必叫你成為大國。
②我必賜福給你,
③叫你的名為大;
④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
⑤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
亞伯蘭就照著耶和華的吩咐去了;羅得也和他同去。亞伯蘭出哈蘭的時候年七十五歲。」(創12:1-4)按:這些預言都已全部應驗了。
我曾重複的說,成功人生(包括成功的事業),是必須有神的異象(異象就是目標),並有使命和責任感。
(人如果有異象、有夢想,而美夢能成真,就是最美的人生。)
人生到底是什麼呢?
神應許以色列人,神的選民,在地上的目標是「迦南地」號稱為迦南美地。
但是迦南地不是人間天堂,因為迦南地仍有戰爭、疾病、死亡。
迦南祇是神賜給以色列百姓在地上,暫時寄居在「今世」的地方。
他們在天上「永世」有更美的家鄉(神的國度或稱天上的新耶路撒冷城,將來的新天新地。)(參閱希伯來書11:8-16、啟示錄21章)
神應許信靠耶穌基督的聖徒,在地上有教會,又稱「神的家」。
將來進入永生神的國與得救的猶太人在天上是同一國度,同在新天新地新耶路撒冷中。
千萬留心聽,神對我們的應許,尤其關係重要的人生目的和目標是不會改變的。
二、耶和華應許人的同在不變(神的信實不變)
在聖經裏神對祂的子民,兒女有許多寶貴的應許,約書亞在摩西死了,他敢過「約旦河」是耶和華對他說:
「凡你們腳掌所踏之地,我都照著我所應許摩西的話賜給你們了。
從曠野和這黎巴嫩,直到幼發拉底大河,赫人的全地,又到大海日落之處,都要作你們的境界。
你平生的日子,必無一人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
我怎樣與摩西同在,也必照樣與你同在;我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書1:3-5)
約書亞是摩西的幫手,神揀選的接班人。
他忠心跟隨摩西,親眼看見、親耳聽見、親身經歷神與摩西同在的千真萬確的事實。
所以他沒有任何游移不定的考慮,相信耶和華的命令,就過河了,果然成功!
因為耶和華應許他:「我怎樣與摩西同在,也必照樣與你同在;我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
這是何等重要的保證,是神說的話。
請注意下面的舉例:
1.如果有:「神的同在」,我們就一定有神的慈愛。
因為愛是從神而來,而神就是愛。我們的人情、人性和人的愛,常常會改變,唯獨神的愛才不變。
2.如果有:「神的同在」,我們就一定有神的平安。
因為神是賜平安的神,我們常常沒有安全感,包括我自己也一樣。
當我不安之時,我會求告神,我到底怎樣不安?如果有罪,我就求神赦免我,改變我,賜給我信心。
3.如果有:「神的同在」,我們就一定有神的喜樂。
因為我們的神,是喜樂的神!聖經強調:「喜樂是良藥」。
4.如果有:「神的同在」,我們就一定有神的盼望。
因為我們的神,是使人有盼望的神!還有許多神同在的應許,我們務必要查考聖經。
但如何才會有神的同在呢?
必須遵行神的話、同時還要恭讀聖經,知道神同在的應許在那裏?
例如:「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8-20)
意味著傳道的人,就會有神的同在。
三、耶和華賜給人的能力不變(神的真理不變)
神不是「能力」,能力也不是神,但能力是屬乎神!(詩62:11)
我們的神,祂是全能的神!無所不能的神!
「你當剛強壯膽!因為你必使這百姓承受那地為業,就是我向他們列祖起誓應許賜給他們的地。
只要剛強,大大壯膽,謹守遵行我僕人摩西所吩咐你的一切律法,不可偏離左右,使你無論往那裡去,都可以順利。
這律法書不可離開你的口,總要晝夜思想,好使你謹守遵行這書上所寫的一切話。
如此,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順利。
我豈沒有吩咐你嗎?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那裡去,耶和華─你的 神必與你同在。」(書1:6-9)
從約書亞1章6-9節這段經文中,耶和華神有三次,曉諭約書亞要「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不要驚惶。
而所以要剛強壯膽,是神應許他「必」與他同在。
但是,神也說明祂的同在是有條件的「同在」:「這律法書不可離開你的口,總要晝夜思想,好使你謹守遵行這書上所寫的一切話。
如此,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順利。
我豈沒有吩咐你嗎?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那裡去,耶和華─你的 神必與你同在。」(書1:8-9)
在新約聖經中,使徒保羅為他屬靈的兒子提摩太按手禱告說:
「因為 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提後1:7)
傳道生涯,會有許多挫折、逆境、逼迫等。
基督徒的生活,不會是一帆風順,常常也會有許多患難、痛苦和坎坷不平的道路。
我們要勇敢,面對現實,靠主渡過難關,因為神的應許「與我們同在」是不會改變的。
「他們回答約書亞說:『你所吩咐我們行的,我們都必行;你所差遣我們去的,我們都必去。
我們從前在一切事上怎樣聽從摩西,現在也必照樣聽從你;惟願耶和華─你的 神與你同在,像與摩西同在一樣。
無論甚麼人違背你的命令,不聽從你所吩咐他的一切話,就必治死他。你只要剛強壯膽!』」(書1:16-18)
百姓表示全力支持!
約書亞對神的忠心,有許多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效法,他是我們的榜樣。
1.信心十足接受神的命令
2.立即行動執行神的命令
3.清楚宣示熟知神的命令(讓所有百姓能明白知道神的命令,才能同心合一、同負一軛)
西洋镜,peep show
西洋镜,旧时沪上俚语。
上海人叫“西洋镜”,洋人叫“peep show”,北方人叫“拉洋片”。又作“西洋景”。
说的旧时西洋(欧美)传入我国的一种逗乐装置,因根据光学原理要暗箱操作,
所以显的有些神秘,而一旦打开后,里面不过是几张图片而已,也就一点不稀奇了。
旧时上海的弄堂口,经常有放西洋镜人的身影。小孩们围着一个大箱子,
箱子的一边有几个小洞,供眼睛凑上去看。花二分钱,或用喝剩的药水瓶替钱,就可以看十个之内的图片了。
这玩意比电影更早流入中国,而里边又都是些外国的风俗人情。
释义
1.伪装被揭示。
例:骗局被揭穿了,叫“拆穿西洋镜”。
2.讨便宜。
例:不花钱看热闹图新鲜,叫“阿拉去看西洋镜”。
这里“不花钱”是要点。要花钱的就不是,如看戏、看电影、看丈母娘、甚至看病人。
-------------------
Thursday, March 22, 2012
Shaker hymn
《摇荡诗》(Shaker hymn):written by Elder Joseph Brackett (1797–1882)
简朴是恩赐,
是叫你得自由的恩赐,
是叫你回到你应有的地步之恩赐,
当我们按正当的方法看我们自己时,
我们会生活在爱和喜乐的幽谷中!
当我们得到真正的简朴时,
我们会毫无愧赧地生活和爱,
我们会高兴回转回转,
直到藉着回转回转,
我们转到正确的方向。
-------------
"Simple Gifts" was written by Elder Joseph Brackett (1797–1882)
while he was at the Shaker community in Alfred, Maine.
These are the lyrics to his one-verse song:
'Tis the gift to be simple, 'tis the gift to be free
'Tis the gift to come down where we ought to be,
And when we find ourselves in the place just right,
'Twill be in the valley of love and delight.
When true simplicity is gain'd,
To bow and to bend we shan't be asham'd,
To turn, turn will be our delight,
Till by turning, turning we come 'round right.
--------------
莊子(公元前369-256 年)記載
子貢在漢陰遇到一個老人,辛苦鑿井灌溉,子貢勸他改用戽水機,可以事半功倍。
老人回答說:「吾聞之吾師,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
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
子貢心感慚愧,府首無言。用今日的話來說,老人這段的話的意思是:「
我老師告訴我,用機械的人就要照顧機械,照顧機械就要多留心機械,心中一旦留心機械,就純粹為機械操心,別無其他用途了,
既專為機械操心,心神就虛浮不定,心神虛浮,對道理就不會上心了。我並非不知,而是羞於用戽水機罷了。」
子貢感到慚愧,府首無言。這是拒用世物一個較為極端的例子。
基督徒毋須拒用世物,只要遵守聖經的原則。
I. 基督徒對百物應有的態度
(1) 無所掛慮—「用世物的,要像不用世物,因為這世界的樣子將要過去了。我願你們無所掛慮。」(林前7:31-32)
(2) 不要憂慮—「所以,不要憂慮說: 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
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太6:31-32)
(3) 萬有屬神—「地和其中所充滿的,世界和住在其間的,都屬耶和華。」(詩24:1)
(4) 信神供給—「因為耶和華—你神領你進入美地,那地有河,有泉,有源,從山谷中流出水來。
那地有小麥、大麥、葡萄樹、無花果樹、石榴樹、橄欖樹,和蜜。你在那地不缺食物,一無所缺。
那地的石頭是鐵,山內可以挖銅。你吃得飽足,就要稱頌耶和華—你的神,因他將那美地賜給你了。」(申8:7-10)
II. 基督徒對凡事應有的態度
(1)不受轄制—「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我都可行,但無論哪一件,我總不受它的轄制。」(林前6:12)
(2)造就別人—「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
無論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處,乃要求別人的益處。」(林前10:23- 24)
III. 生活的原則
(1)簡樸單純—「我所找到的只有一件,就是神造人原是正直,但他們尋出許多巧計。」(傳7:29)
「我所明白的,只有這件事:神造人原是正直的,他們卻找出許多巧計。」(傳7:29,《新譯本》)
「我所學到的只有一件:上帝造人原是很單純的,但是他們把自己弄成這麼複雜。」(傳7:29, 《現代中文譯本》)
「上帝造人原極簡單,人的複雜問題是他自己發明的。」(傳7:29,《耶路撒冷聖經》)
(2)與人分享—「你們這小群,不要懼怕,因為你們的父樂意把國賜給你們。 你們要變賣所有的賙濟人,為自己預備永不壞的錢囊,用不盡的財寶在天上,就是賊不能近、蟲不能蛀的地方。 因為,你們的財寶在哪裡,你們的心也在那裡。」(路12:32-34)
結語:「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太6:33- 34)
-------------
Several Shaker manuscripts indicate that this is a "Dancing Song" or a "Quick Dance."
The tune was written by Joseph Brackett (1797–1882)
who first joined the Shakers at Gorham, Maine,
when his father's farm helped to form the nucleus of a new Shaker settlement.
---------------
v.1:
I danced in the morning when the world was begun,
And I danced in the moon and the stars and the sun,
And I came down from heaven and I danced on the earth,
At Bethlehem I had my birth.
V.1:
我跳舞在早晨,当世界开始,
和我跳舞的月亮和星星和太阳,
和我从天上降下来,我在地球上跳舞,
我有我出生在伯利恒。
v.2:
I danced for the scribe and the pharisee,
But they would not dance and they wouldn't follow me.
I danced for the fishermen, For James and John -hey came with me
And the dance went on.
V.2:
我跳舞的文士和法利赛人,
但他们不会跳舞,他们不会跟着我。
我跳舞的渔民,詹姆斯和约翰 - 嘿跟我来
和舞蹈了。
v.3:
I danced on the Sabbath and I cured the lame;
The holy people said it was a shame.
They whipped and they stripped And they hung me high,
And they left me there On a Cross to die.
V.3:
我在安息日跳舞,我治愈的跛脚;
神圣的人说,这是一种耻辱。
他们鞭打他们剥夺他们挂我高,
他们留给我死在十字架上。
v.4:
I danced on a Friday and the sky turned black -
It's hard to dance with the devil on your back.
They buried my body and they thought I'd gone,
But I am the dance, And I still go on.
V.4:
我跳舞在周五,天空变成了黑色 -
很难与魔鬼在你的背上跳舞。
他们埋葬了我的身体,他们以为我走了,
但我的舞蹈,我还是去上。
v.5:
They cut me down and I leap up high;
I am the life that'll never, never die;
I'll live in you if you'll live in me -
I am the Lord Of the Dance, said he.
V.5:
他们把我和我蹿高;
我的生命,永远不会,永远不会死;
如果你住在我,我会住在你 -
我的舞王,他说。
----chrous----------------
Dance, then, wherever you may be,
I am the Lord of the Dance, said he,
And I'll lead you all, wherever you may be,
And I'll lead you all in the Dance, said he
然后,舞蹈,无论你可能是,
我的舞王,他说,
我会带领大家,无论你可能是,
我会带领你在舞蹈,他说:
--------------------
上帝對於未婚人士又有哪些教導呢?
“Pornography”(色情)的原文是 “porneia”。
porneia被譯為“fornication(苟合)”“unchastity(淫蕩)”,或“immorality(不道德)”。
通常情況下(雖不是所有情況)它是指未婚人士的性放蕩。
《太》15:19,耶穌說,「因為從心裡發出來的,有惡念、凶惡、奸淫、苟合。」
在這裡“fornication(苟合)”同“adultery(姦淫)”放在一起
。姦淫特指犯了婚外情的罪,苟合則是概括地包含未婚者不法的性關係。
不管是新約還是舊約都指責苟合和婚外情是罪。
在《加拉太書》5章19節裡保羅把它列為情慾的罪之一。
在《哥林多後書》裡,保羅已經準備好為那些不肯悔改的人發愁。
在《以弗所書》5章3節裡,保羅說到淫亂的事在基督徒中間提都不可。
在《歌羅西書》3章5節裡,淫亂是保羅第一件要治死的事。
在《啟》9章21節裡,奸淫同兇殺、邪術、偷竊同列為未悔改人所做的事。
在《哥林多前書》7章2節,保羅說:
「但要免淫亂的事,男子當各有自己的妻子,女子當各有自己的丈夫。」
在《哥林多前書》7章8-9節裡面,保羅說:
「我對著沒有嫁娶的和寡婦說,若他們常像我就好。倘若自己禁止不住,就可以嫁娶。與其慾火攻心,倒不好嫁娶為妙。」
Wednesday, March 21, 2012
中原
河南又称“中州”、“中原”,
中国古有九州,河南称“豫州”,因居九州之中,故称“中州”,
又因境内平原多,故又称“中原”。
中原是一个以河南为中心相对的区域性概念。
大概念,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小概念,特指河南。
Saturday, March 17, 2012
非正典圣经
旧约经卷中还有数卷书名的记载,如
雅煞珥书(书十13,撒下一18)、
所罗门记(王上十一41)、
拿单书(代上廿九29)、
迦得书(代上廿九29,代下九29)、
亚希雅预言书(代下九29)、
易多默示书(代下九29)、
何赛的书(代下卅三19)
等七卷书未有列入;或许非正典圣经,而且已经失传,而无可稽考了
Thursday, March 15, 2012
Lord Of The Dance/Life with God
Lord Of The Dance
探戈(Tango)是一种双人舞蹈,起源于非洲,伴奏音乐为2/4拍,但是顿挫感非常强烈的断奏式演奏,
因此在实际演奏时,将每个四分音符化为两个八分音符,使每一小节有四个八分音符。
目前探戈是国际标准舞大赛的正式项目之一。
跳探戈舞时,男女双方的组合姿势和其他摩登舞略有区别,叫做“探戈定位”,双方靠得较紧,
男士搂抱的右臂和女士的左臂都要更向里一些,身体要相互接触,重心偏移,男士主要在右脚,女士在左脚。
男女双方不对视,定位时男女双方都向自己的左侧看。 探戈音乐节奏明快,独特的切分音为它鲜明的特征。
舞步华丽高雅、热烈狂放且变化无穷,交叉步、踢腿、跳跃、旋转令人眼花缭乱。
演唱者时而激越奔放,时而如泣如诉,或嫉世愤俗,或感时伤怀。歌词大量采用街乡俚语。
跳舞时,男士打领结穿深色晚礼服,女士着一侧高开叉的长裙。
编辑本段历史起源
探戈据说是情人之间的秘密舞蹈,所以男士原来跳舞时都佩带短刀,现在虽然不佩带短刀,但舞蹈者必须表情严肃,
表现出东张西望,提防被人发现的表情。
其他种舞蹈跳舞时都要面带微笑,唯有跳探戈时不得微笑,表情要严肃。
探戈舞的肢体语言非常丰富,但目前应用于体育舞蹈比赛中经规范了的探戈舞已经比阿根廷本地的探戈舞简单多了。
阿根廷探戈
其实在探戈里的milonga就是一种比较开心欢愉的探戈舞蹈类型,
源自於非洲的热情Habanera舞曲以及欧洲的轻快Poca舞曲,
因此男女舞者在配合这种活泼俏皮的milonga音乐时,通常会摆脱原本阿根廷探戈的深沉哀愁,而转为男女相互嘻闹玩耍的气氛。
探戈发源于布宜诺斯艾利斯,被阿根廷人视为国粹。
探戈舞起源于非洲中西部的一种民间舞蹈探戈诺舞。
19世纪,大量欧洲和非洲移民涌入阿根廷,很多人因一时无处投靠而暂时滞留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市,
于是码头附近的妓院、酒吧成了他们纵情声色、借酒浇愁的主要场所。
这时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和非洲移民带来的歌舞形式与当地土著文化在这种背景下相互融合形成了探戈,
最初以“Baile Con Corte”(一种有停顿的舞蹈)这个名字而出名。
后来喜欢Buenos Aires的人们通过两种方式改变了这个舞,
首先是将所谓的“波尔卡Poca节奏乐”变成了“哈巴涅拉Habanera节奏”,然后他们将这种舞称之为“探戈”。
探戈诺舞最初传到美洲大陆时,融会了拉美一些民间舞蹈的风格,形成墨西哥式和阿根廷式两种探戈舞。
后来,探戈舞传入欧洲,受欧洲民间舞蹈的一些影响而形成西班牙式、意大利式和英国皇家式三种探戈舞。
当代国际标准探戈舞的前身即为英国皇家式探戈舞,它融会了世界上各种探戈舞的精华,
因其具有刚劲挺拔、潇洒豪放的风格特点而享有“舞中之王”的美称。
探戈舞曲的节拍为2/4拍,速度为每分钟33小节。其基本节奏为鼓声强劲、令人振奋的蓬嚓嚓嚓|蓬嚓嚓蓬嚓|,
近年来更突出其鼓点声,多改为蓬蓬|蓬得儿蓬|。
探戈作为国标舞的一种早已为大众所熟知,但它时动时静的舞步、左顾右盼的眼神、
遥远陌生的音乐,又使探戈披上了神秘、诡异的外衣。
探戈舞步最显著的特点是“蟹行猫步”。
当舞步需要前进时,舞者却作横行移动;
当舞步需要后退时,舞者却作横向向前斜移。
同时,探戈舞者的舞步常常随音乐节拍的变化而时快时慢,探戈也因此被称为“瞬间停顿的舞蹈”。
这样,探戈舞步就形成了欲进还退、快慢错落、动静有致的特点。
此外,探戈舞者讲究上身垂直,两脚脚跟提起,两膝微弯,所有的动作都是力量向下延伸的感觉,舞姿十分沉稳有力。
优秀的探戈舞者舞蹈时我们几乎看不到动作,只看到动作结束时的位置,只看到线条、速度以及不停变换的重心,
给人以斩钉截铁、棱角分明的感觉。
阿根廷探戈以小腿的动作为主,男女舞者以娴熟的配合跳出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舞步,互相缠绕的肢体充分展示出人体之美。
探戈舞者面部表情严肃,互相深情凝视,但又时不时快速拧身转头、左顾右盼。
关于这个动作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说是以前有一个海员交了一个女友。
但有一天出海归来两人跳舞之时,海员发现女友老是扭头,于是他猛一回头,发现女友正在看着自己的新伙伴,海员顿时醋意大发。
从此就有了男舞者快速扭头监督自己舞伴的动作。附会的说法。
不过,除了舞者独特、优美的肢体形态以外,阿根廷探戈与国标舞中的探戈最大的不同在于:阿根廷探戈是感情挂帅。
在阿根廷人看来,探戈就像男性和女性自愿投入其中的战争或者搏斗,男女舞伴间强烈的目光和身体接触正是探戈的灵魂所在。
阿根廷的探戈音乐混合了非洲、印地安、西班牙、拉丁等地的舞蹈成分,也像舞蹈那样,充满了深沉的情感。
探戈音乐最典型的乐队形式,是由钢琴和贝斯演奏节奏、六角手风琴和小提琴演奏旋律。
其中源自德国的六角手风琴是最具特色的探戈乐器。从六角手风琴的旋律中,我们能听出阿根廷人浓浓的乡愁。
移民来自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他们带来了不同的舞蹈和音乐,探戈就是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生长起来的一朵绚丽的花朵。
探戈以意大利、西班牙风格为主,夹杂着一些黑人乐舞的韵调,集音乐、舞蹈、歌唱、诗歌于一体,是一门风格独特的综合艺术。
探戈出身卑微,起初仅在港口破败的仓库甚至妓院里表演,观众是出卖苦力的下等人,故为上层社会所不齿。
然而,这种艺术形式的魅力无法抗拒,到20世纪初,探戈已普遍为大众所接受,
40年代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涌现出一大批词曲作家、歌唱家和舞蹈家。
------------------------
Approaching the Bible that God might use it to transform us,
rather than insisting that it cater to our own needs and perspectives—
this is exactly the idea behind Life with God, Richard J. Foster’s much-anticipated book on the Bible.
Written with Kathryn A. Helmers, Richard claims that God has so superintended the writing of Scripture
that it serves as the most reliable guide for Christian spiritual formation.
The Bible is all about human life “with God.” So as we read Scripture,
we should consider how exactly God is with us in each story—and allow ourselves to be spiritually transformed.
By opening our whole selves—mind, body, spirit; thoughts, behavior, will—to the open page before us, as
Foster and Helmers show us to do, we begin to grasp all the Bible has to teach about
prayer, obedience, compassion, virtue, and grace—and apply it to our everyday lives
to achieve a deeper relationship with God.
With a wealth of examples and simple yet crucial insights,
Life with God is an indispensable guide to approaching the Bible through the lens of Christian spiritual formation, revealing that reading the Bible for interior transformation is a far different endeavor than
reading the Bible for historical knowledge, literary appreciation, or religious instruction.
Foster cautions several times that lectio divina is
1.neither a magical solution to problems
2.nor an approach that bypasses the living God by treating the Scriptures as a sort of Ouija board.
He warns that the Bible is also
3.not an owner's manual for successful living
4.or even moral living;
we should
5.n't read it merely to serve our own needs.
Rather, lectio divina offers an invitation to enter the Bible as a story
(or a complex group of stories) and enter its river of life.
As usual, Foster's work is
6.not for those readers who are seeking quick answers
7.or a behavioral checklist of what the Bible says they should do.
Rather, it is a deep reflective guide to spiritual rumination and growth.
------------------------
讓靈修大師傅士德告訴你,讀經的力量有多大!
從小到大,為了應付大大小小的考試,我們被迫捧讀各式各樣的課本,文組學生把化學元素表編詩硬背,數學天才推算出長恨歌的程式邏輯。
一本課本可以讀個五遍、十遍,重點線條畫得花花綠綠。但是考試一過,課本論斤賣,也不管他後宮佳麗究竟有幾千了。
這樣一想,基督徒對聖經的推崇備至真是不可思議。
不論是三年兩約走一回,或是一年兩約讀三遍,總沒有將聖經打包拍賣的一天。究竟是什麼力量,吸引基督徒一再回到聖經裡?
說了你可能不信,基督徒讀聖經,比較像是在玩Wii。你看他們津津有味地一讀再讀,就像是玩Wii的人在螢幕前手舞足蹈。
你以為他們是傻子,其實是因為你看不見他們所見的美好異象。為了實現眼前的願景,他們一次次用心靈、用頭腦,回返聖經世界。
而每個遊戲前的基本動作指導,則像是各式各樣的操練:獨處、靜默、禁食、服事、禱告、順服……,
都幫助他們在身體、意志、心靈、品格各方面,得到過關斬將的力量。
好消息是,北美靈修大師傅士德,在本書提出一種「以馬內利讀經法」,帶領我們進入神與人同在的3D聖經世界:
默想馬利亞領受童女懷孕的預告,我們操練敬畏與順服;
看見彼得行在水面上,我們操練承擔的勇氣;
看著約拿逃避神的呼召,我們操練悔改與憐憫;
讀到大衛失腳,我們操練聖潔的品格。
你會發現,讀經力量大,不在於得著呼風喚雨的能力,而是藉著種種操練,使我們在現實世界中,真正活出與神同在的生命!
快從觀眾席下來,教練吹集合哨囉!
有時真覺得,讀聖經好像在看一場精彩絕倫的運動會──君不見四方好手齊聚一堂:
有與神摔角的雅各、
打倒巨人的大衛、
勇闖獅子坑的但以理,
還有向著標竿直跑的保羅……。
你以為他們天生矯健,殊不知有人馬步一蹲就是20年,那百發百中的神準功夫,也是與獸搏鬥換來的。
若想和他們一樣成為上帝的運動員,最好的方法當然就是請他們當教練。
《讀經力量大》就是一本集結各式訓練守則的手冊,靈修大師傅士德首先提出「以馬內利讀經法」作為最高指導原則
──總教練上帝隨時與我們同在。然後,他再從聖經和歷代運動好手歸納出
六項訓練傳統streams:
.1st靜觀Contemplative傳統,訓練「充滿禱告Prayer-filled的生命」
.2nd聖潔Holiness傳統,塑造「充滿美德virtuous的生命」
.3rd靈恩Charismatic傳統,培養「充滿靈力spirit-empowered的生命」
.4th社會公義Social Justice傳統,陶塑「滿有憐憫compassionate的生命」
.5th福音Evangelical傳統,陶造「以話語為中心Word-centered的生命」
.6th道成肉身Incarnational傳統,養成「聖禮性sacramental的生命」
除了一一叮囑各項訓練的優缺點,還介紹"七種不可或缺的護具",以免造成運動傷害。
這一切都為了豐富我們身體的肌力、心裡的承受力、靈裡的耐力,即使突然飛來殺氣十足的一球,也能從容不迫挺身接住。
所以,讀經力量大,可不在於訓練我們場外加油的肺活量,而是我們都要成為上帝的運動員,為祂而跑、為祂揮棒、為祂撐竿跳!
傅士德給了三樣寶貴的建議:
首先要充滿期待進入聖經洋海,就像每個孩子期待出遊,躍入聖經洋海,我們也期待與聖經中的永活作者──上帝相遇。
其次,要全神貫注地進入聖經洋海,按著聖經本質來讀,否則我們很容易抓住支微末節的東西,
誤認那些東西可以幫助我們與上帝相遇,事實上卻帶我們遠離上帝。
最後是心懷謙卑地進入聖經洋海,倒空自己,不預設主觀立場,
讓聖靈來帶領我們,領受從基督而出的活水江河,湧入我們乾渴的心靈。
作者:傅士德(Richard J. Foster)
三十年前,有位默默無名的美國小鎮牧師,把自己在教會成人主日學的課程彙集成書,交給出版社。
這個出版社不知道是缺少書稿,還是其他原因,居然也就將此書付梓。
上市之後,暢銷的成績令作者和出版社都大吃一驚,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這就是傅士德《屬靈操練禮讚》的出版過程。如今,《屬靈操練禮讚》已幫助世界各地的基督徒,學習整全的基督徒生活:
檢視內在的禱告、禁食、默想,操練外在的簡樸、獨處、敬拜、服事。
近年傅士德藉著《聖經.生命陶造版》(Renovare Spiritual Formation Bible)的編製事工,
而深入研讀聖經,驚奇地發現聖經所蘊含的豐富力量,來自於真正擁有與神同在的生命。
這樣的生命,不應囿限於聖經字句和古老時空,而是活潑躍現於歷世歷代聖徒的身上──當然包括今日的你我。
因此,《讀經力量大》這本書所探討的,就是如何以聖經為本進行靈性操練,更深投入與神同活的生命。
------------------
黄子平:《早晨》创刊号是代写论文诗歌专号
打电话到黄子平的香港家中,是代写论文他的夫人张玫珊的电话:13100719838 ,一口南洋口音的普通话,
属于七七级的那种历史感顿时扑面而来,这就是代写论文当年“万里负笈到北京”的小华侨了。
黄子平和张玫珊相识于1977年的北大校园,若不是代写论文时代使然,如何能成就这段佳话?
进入北大之前,黄子平在海南岛五指山深处种了八年橡胶,之后从北京大学走到香港浸会大学,
成为一位专业的文学史研究代写论文者。到了61岁的年纪,回望大半生,他非常肯定地说,
北大77级文学班的四年经历绝对是代写论文个转折点。
黄子平说,当年正好逃到了北大,有太多的偶然性。”要是代写论文从“人生轨迹”的角度讲,
他深怀感激地说,在此之前自己是代写论文一个未经启蒙的糊涂虫,在那四年和以后,
用文学七七级龚玉的话说,那是代写论文开了“天眼”了。
当年班上的“小萝卜头”查建英小他整10岁,同月同日生,格外有缘,后来成了好友。
在查建英的回忆中,张玫珊是代写论文这样出场的:
“班上来了个插班生,是代写论文台湾出生的阿根廷华侨,英文西班牙文中文都很好。
她总穿一件黑色皮夹克,对一些很新潮的观点都见惯不怪,当时还在给香港一个杂志写专栏。”
封闭年代,外边来的人很稀罕,这善解人意、通体阳光的张玫珊照亮了查建英,也征服了黄子平,后来成了黄夫人。
Thursday, March 8, 2012
兩件老事/Barna Poll
兩件老事
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成功的叫 -- 老師。
二是把別人的錢,裝進自己的口袋,成功的叫 -- 老板。
----------------------------------------
史丹利牧師在準備講道方面的一些領受和習慣:
- 在預備時花時間禱告
- 思考你想讓會眾聽完之後得著什麼
- 為了「影響」而講道,而不是為了討人喜悅
- 不會提前向會眾透露講道內容
- 根據提綱講道,從不背誦信息、也不用手稿,在講道中把提綱充滿
- 確保你講的每一件事情都很清晰
- 主日的早上從不感到緊張,反而更加期待著神要讓你講的話語
2011年的一項隨機電話調查中,美國民眾選出了心目中最具有影響力的基督徒
巴納集團(Barna Group)針對1,007位美國民眾進行電訪,
葛理翰牧師獲19%民眾認同,
其次是9%的天主教教宗本篤16世,
現任總統歐巴馬則獲得8%的支持排名第三,
約爾歐斯汀(Joel Osteen)牧師緊追在後,
查爾斯史丹利牧師(Charles Stanley)與喬依絲邁爾(Joyce Meyer)牧師並列第五。
-----------
2005
1. Bishop T.D. Jakes / The Potter’s House / Dallas, Texas
2. JOEL OSTEEN約爾歐斯汀 / LAKEWOOD CHURCH / Houston, Texas
3. BILLY GRAHAM葛理翰 / BILLY GRAHAM EVANGELISTIC ASSOCIATION / Charlotte, N.C.
4. DR. RICK WARREN / SADDLEBACK CHURCH / Lake Forest, Calif.
5. BILL HYBELS / WILLOW CREEK COMMUNITY CHURCH / South Barrington, Ill.
6. PAUL CROUCH / TBN / Santa Ana, Calif.
7. JOYCE MEYER喬依絲邁爾 / JOYCE MEYER MINISTRIES / Fenton, Mo.
8. GEORGE W. BUSH PRESIDENT / Washington, D.C.
9. JAMES C. DOBSON, PH.D. / FOCUS ON THE FAMILY / Colorado Springs, Colo.
10 CHUCK COLSON / PRISON FELLOWSHIP MINISTRIES / Lansdowne, Va.
------------------
神所設定的時間表,是根據 祂的優先順序和最佳時機, 神設定的時間表是根據 祂的優先順序和最佳時機,
有人問:神的優先順序是什麼?我並不知道你的人生景況,可我知道的是這個
神對你人生的優先順序,就是要叫我們與 祂建立越來越親密的關係,這是第一要務,
不管你為祂服事多少、奉獻多少、傳講神多少、祂最看重的就是你要與祂建立個人的親密關係,
(並且幫助你成為一個追求聖潔長成基督身量,得以與 祂匹配的新婦)這樣祂就要掌管引導,
你我生活中的時間表和時機,讓我們在這樣的關係中成長,這表示有時候 神會做我們不喜歡的事情
(為煉淨、陶造將我們更新成為 祂可使用的器皿)很多我們不明白的事情,
有時會遭遇痛苦、心碎、失望、灰心、被拒絕,但也會有十分喜樂的時刻,從 神而來的快樂、美善、憐憫和恩慈向你顯明,
神常在你我的生命中動工,事實上你想想自己的一生,沒有一件事 神沒有參與,可能 祂對某件事並不同意,
可是 神對你我的人生,有一個時間表。
請注意聽!或許你並非一生,都按照 祂的時間表來走,可能你一輩子悖逆不順服 祂,
你說:我對 神的時間表或時機不感興趣,但請注意聽!你的生命中有一個時刻,非得照 祂的時間表走,
祂有最好的時機,因為 神說過: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你我跟 神有約,沒有醫生可以延遲這個約會,
財富也使不上力,沒有人可以幫你,他們可以用盡不同的血型來輸血,施打各式各樣的抗生素,
使用各種器材進行搶救,捏你、幫你開刀,把你切開再重新縫好,但你知道嗎?你一秒也不能延長自己的生命!
你的死亡是按照 神的時間表,何不乾脆現在就奉行,並且『享受』祂的時間表呢?為何要撐到生命最後一秒鐘,才肯順服 祂的時間表呢?
你大可一直照主安排,享受 神給你的最佳人生計畫,其實問題在於我們有時會覺得 神很慢,
(人性大多較急躁)祂其實並不慢,是我們覺得 神啊!你好慢啊!祂說:沒有啊!我只是很有耐心,
因為祂鑒察萬事, 祂的時間表和我們的不一樣,我們時常看待事物的角度跟祂的不同,
你我為什麼應該照 祂的時間表去走呢?請你想一想 神是全知的,祂創造了你,祂對你有計畫和目標,
既然 祂對你有計畫和目標, 祂也為你設計了時間表,這代表 祂參與在你人生的一切層面,你可以不聽 祂的話,
但 祂不會離開,你大可以悖逆 祂,(但受苦的一定是你自己) 祂還是有 祂的時間表, 祂還是對你的人生有計畫
既然 祂對你人生有時間表和計畫,那麼明智之舉就是, 活在 祂的時間表和計畫當中。
為什麼我們常常不能照神的時間表做事?為什麼我們會覺得 神很慢?
那是因為我們沒有耐心,記得我年輕的時候,有一次我母親教我園藝,看著植物生長,
我們兩個到後院去,她挖了一塊九呎見方的地,實際大小我記不清楚,然後我們種下一些種子,
我不記得是什麼種子,只記得感覺很興奮,母親解釋說:『我們要挖一個小洞把種子埋進去,然後蓋上土,
過不了多久你會看到綠色的小芽長出來 就知道它們開始生長了,過不多久我們就可以收成果實了。』
我忘了那是什麼果實,不過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差不多每一天,我都會去看一下那些種子,
心想:很快會收成果實耶!我好興奮喔!
三、四天過去了,一個禮拜過去了,某天我媽媽上班時,我就跑到花圃去看,想知道狀況如何,就把植物挖起來看,
母親大概忘了告訴我,植物生長需要等,我沒有耐心等它長大,我覺得我有資格看它,因為是我媽媽種的,
所以我就把植物挖起來,你猜我收成了多少果實?沒有收成!那件事教我學會耐心的功課,其實這個功課我學了很多次,
那就是 神有祂的時間表,祂掌控時間,每個農夫都知道種下東西後他需要做什麼呢?在他種完之後要做什麼呢?
他要等待,相信會有好天氣、相信會有好的水、相信會有好的溫度等等,植物生存的條件:
當我們種下種子時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沒有什麼進展,但在你我的人生當中,每一天 神都在你我的人生中進行一些計畫,
祂正在安排一些環境,在我們看來也許順遂、艱難或冷漠,當我們以為 神不管事時, 神正在你我的生命中動工,
按著 祂的時間表, 祂正在你我的生命中動工,做些什麼呢?讓我們與 祂可以建立親密的關係,
有時我們會悖逆,有時我們容許別人,硬硬生把我們挖起來,我們容許別人騙我們,不讓我們抓住良機,
而這機會是神所恩賜的,是 神所裝備和供應的,是因我們自己耐心不夠,有時我們覺得 神動作慢,
那是因為我們有自己的計畫,我們受的教導,是要規劃自己的人生,可是很多人都沒有計畫,
他們的計畫是撐過這一週,拿到薪水就可以去購物中心花錢 然後週一再回公司上班,如此週而復始,
也可能把錢花在其他地方 所以如果問他們:你人生的目標是什麼?你的計畫是什麼?
你問過 神對你的目的和 祂給你的人生計畫嗎?你為什麼而活?
多數人沒辦法說清楚,他們只會說:我想要快樂! 那麼什麼是快樂呢?
快樂就是有很多錢,那麼假設你失去了金錢呢?這不是個好問題,結果是:
他們自己訂了計畫,不理會神的計畫、旨意,不理會神對他們人生的時間表!你呢?
Wednesday, March 7, 2012
311短信
地震发生后下午3点18分,三浦亚梨沙给男友发短信说“恩,不会死的!!我爱你!!”(共同社)
据日本共同社6日报道,日本宫城县南三陆町政府职员三浦亚梨沙Arisa MIURA(24岁)在地震引发的大海啸中遇难,
她与男友曾在危难之际互发手机短信确认对方安全与否并互相鼓励。
亚梨沙的母亲三浦悦子(54岁)说,“今年1月找到遗体,仅存的生还希望也破灭了,当时真的很痛苦。
已经快一年了,现在终于敢看短信了。”
当时亚梨沙在南三陆町防灾对策大楼内,第一条短信发送于地震发生17分钟后的下午3点03分,
内容为“6米的海啸要来了,我会努力活下去的”。
男友在3点11分回复“你绝对不可以死!”亚梨沙在7分钟后回复“恩,不会死的!!我爱你!!”
之后由于水位上涨,工作人员都转移到大楼屋顶躲避。
在确认男友安全之后,亚梨沙在3点27分发送短信“太好了~!!”,
紧接着又发送“大海啸来了!!我现在在屋顶,但如果被冲走了怎么办啊,我的车好像已经被冲走了”。
下午3点33分左右,海啸冲垮了附近的房屋,在三楼屋顶躲避的许多职员也被冲走了。
男方之后也继续发送短信,但一直没有收到回复。
亚梨沙的家被冲毁了,失去了很多照片和有纪念意义的物品。
男方在去年秋天将自己保存的亚梨沙的照片和短信都寄给了她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