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11, 2011
911究竟代表什麼意義?
前蘇聯共產政權於1991年解體後10年間,美國為冷戰緊繃40年的神經開始放鬆。
但911的發生,衝撞美國不倒神話,10年後的今天,許多人仍質疑911究竟代表什麼意義?
美國保守派政治學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在歷史的終結(The End of History)論文中說,
共產世界解體後「似乎沒有政治體系能夠與自由民主與市場資本主義競爭」。
福山的理論在上個世紀末成為美國與全球篤信的價值,華爾街信念開始全球化。
但象徵資本與權力的世貿雙塔與五角大廈傾覆後,人們開始討論哈佛大學教授杭亭頓(Samuel Huntington)
更早提出的「文明的衝突」,特別是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對立。
在政治學者為杭亭頓的理論爭論不休之際,
美國前總統布希揮軍進入阿富汗與伊拉克,並以反恐之名,改變美國外交政策,
根據政治觀察家分析,美國以往「輕國內、重國外」的國防戰略,修正為「內外並重,國內優先」的軍事戰略方針。
911事件後,美國先後發表「國土安全戰略報告」、「國防報告」、「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恐怖主義視為最大安全威脅,
把「反恐」作為國家安全的重點,以反恐需求牽引整個戰略調整。
911發生前,美國有太平洋戰區、歐洲戰區,
911後,美國成立「國土安全辦公室」,並徵召5萬多名國民警衛隊和後備人員加入保衛本土安全的行列。
對美國民眾來說,生活確實改變了,美國反恐也完成許多任務。
伊拉克前總統海珊在2006年底被判絞刑,賓拉登今年5月被美特種部隊擊斃,但當中
美國犯了許多錯誤,而導致如今世界的中心似乎轉向太平洋另一邊的中國大陸。
911事件發生後,美國國防預算增加近1倍,占聯邦預算20%。
去年美國的國防預算即高達7千億美元,居全球之冠。
但到2012年,美國持續增加的軍事預算第一次向相反方向搖擺。
「反恐誠可貴,過日子更重要」。
911事件後,美國歷經年年高漲的國防預算,不過,對於美國當下的債務危機及經濟困境,
大多數美國人則是寧願削減國防開支,選擇生計相關的預算支出。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Thomas Friedman)曾為瞭解911恐怖攻擊的根源,走訪中東、北非、東南亞與歐洲,
得知穆斯林世界對美國的憤怒與不信任,但美國無法短期內改變這種傾向。
將改建為自由塔的紐約世貿遺址成立了911國家紀念博物館,五角大廈一角紀念公園以藝術裝置悼念死難者,
10年後人們仍再尋找慘劇對人類歷史的意義。
911歷史印記 人類文明衝突 | 911十周年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