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華人教會現況和發展的十二大挑戰:
教會的基本功能和教會存在的目的是
敬拜、團契、教育、事奉、宣教,
而支持這五項功能的是
管理,
因此衡量教會的健康狀態,就必需針對
這六個項目進行分析,
但我們無法簡單的診斷衡量一個教會在這六方面素質的強弱,
因此我們只能主觀的由
教牧同工個人來衡量這六方面的強弱,
不過匯集眾人的主觀也可以顯示客觀的情勢。
(1) 領導結構的民主化:
教會的決策權大半掌握在長執或理事的手中,有關事工、行政及財務的問題,
基本上是在長執或理事會中投票決定的。
由表決來制定教會的方針或政策,有其正面的意義和價值,不少弊端卻因此產生。
(2) 牧者的問題:
牧師總會有軟弱與失敗的時候。牧師的恩賜也因人而異,有優缺點。
(3) 教會的權力衝突:
在北美華人教會中的牧者與長執會不和,
或牧師與長老、執事有著很深的鴻溝,無法真正同心和同工。
(4) 教義立場的分歧:
北美的華人教會不少是獨立堂會,在教義上容易引起爭議,
遇到牧師與長執在教義觀點上不合時,常束手無策。
(5) 信徒面對的多重壓力:
北美華人教會信徒常面對多重壓力,
貸款、文化差距、婚姻、親子教育、工作、照顧老年雙親、情緒不穩定、退休。
這些百般的壓力,使信徒靈性的成長受到不少阻礙。
(6) 保持多元而合一的教會:
多元化是北美華人教會的特徵,多元的教會通常很難有高度的凝聚力,
因此,在多元且複雜的教會裏,要保持穩固的合一,是非常需要努力。
(7) 教會路線處於十字路口:
北美不少華人教會或查經班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
是否要發展成獨立教會,或是加入宗派成為其中的一員?
為此掙扎、徘徊與困惑。
(8) 大陸群體的歸主:
近十年來,從大陸來美求學或學者訪問等移民的人數越來越多;
民運人士輾轉來美定居的也不少。
這些原本在無神論、唯物主義、共產主義的環境下受教育的大陸人士,
經過幾十年的政治運動後,卻對福音有積極的熱切回應。
(9) 異教和異端的興起:
隨著移民潮,佛教的勢力早已向美國本土進軍,洛杉磯哈仙達崗的西來寺聞名全球。
另新紀元運動對華人社區也有若干的影響,這種透過打坐冥想而得到神奇力量的宗教,
早已在西方社會帶來很大的迴響。
此外,耶和華見證人和摩門教的傳教工作也十分活躍,
對基督福音的宣揚都造成某種程度的阻礙。
(10) 超文化的宣教事工:
目前在北美積極參與宣教的華人教會,還不到30%。
(11) 華裔英語事工的前瞻:
第二代華裔基督徒越來越多,各地英語堂會的增長,
有相當比例是屬於父母帶子女的增長。
絕大多數華語堂和粵語堂的子女都在英語堂會。
英語堂的興盛對以後北美土生華裔的福音事工很重要。
由於觀點和做法的不同,
土生華裔牧師與
海外華裔牧師同工時,常覺得不順心,
許多土生華裔基督徒視全職事奉為畏途,半路改行的也不少。
(12) 與其他族裔教會的關係:
美國是一個種族的大熔爐,
華人教會要在此地健康發展,一定不能劃地自限、固步自封。
華人教會需要學習和其他族裔的教會保持良性的互動關係,
在可能的範圍與他們合作、彼此支援,使基督的福音
在這個越來越世俗化的美國社會,產生更大的效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