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教育的重點與實際工場的需要似乎有一段距離。
神學院本來要訓練「廚師」,但訓練出來的多是「營養師」;
本來要訓練能治病的「醫師」,卻出了不少「病理學家」;
本來要培育牧養教會的「牧者」,卻產生了不少「學者」。
目的,應是訓練具備三種特質的工人,他們要有:
牧者的心腸與心志,學者的頭腦與學養,以及工匠的技巧與操練。
訓練同學成為「神學之生」的同時,更要注重栽培他們成為「神之學生」。前者注重知識,後者操練敬虔。
實用訓練。在層次上學術研究比較高,實用學科比較低。
但真知識須配合應用;而且牧會這門「學問」是有血有肉的接觸,不能單靠在課堂上聽課去獲取。
神學院與教會/福音機構要有密切的合作。
在希羅時代,戰士經常是二人背靠著背去作戰的,兩人成了生死與共的好夥伴。
神學院與教會/福音機構確實有脣亡齒寒的關係。
神學院的課程與訓練模式,必須以教會與機構的「市場需要」為重;
教會與機構則可提供實習的平台,讓神學生們概略知道工場的實際情況與需要。藉此建立雙贏策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