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花開在山谷中,日出日落為山谷妝點馨香。
有一種花開在生命裡,清晨夜裡為生命加油打氣。祂名叫谷中百合花。
在你生命的轉彎處等待為你吐露芬芳,當你失落憂傷,請深深呼吸,你會知道世界還有幸福。
等你擁有,當你疲累絕望,請望向遠方,你會看見世界還有亮光,給你溫暖,祂名叫谷中百合花。
The flower is also known as Our Lady's tears since,
according to Christian lege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 came into being from Eve's tears after she was kicked out of the Garden of Eden.[7]
According to another legend, Lilies of the Valley also sprang from the blood of Saint Leonard of Noblac during his battles with a dragon. Other names include May Lily, May Bells, Lily Constancy, Ladder-to-Heaven, Male Lily and Muguet.
這首聖詩是根據雅歌二章一節:「我是沙崙的玫瑰花,是谷中的百合花。」和
啟示錄廿二章十六節:「我是明亮的晨星。」而寫的。
歌詞的作者傅萊(Charles W. Fry, 1837-1882),英國人,十七歲時在衛理公會信主。 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建築商,傅萊繼承祖業,他的三個兒子也隨他工作。 他們都喜歡吹管樂器,父子四人組成了「傅氏樂團」。 1878年救世軍在當地展開活動,不受居民歡迎。 傅氏父子建議在室外吹奏管樂吸引群眾,至為成功,是為救世軍銅管樂隊的濫觴。 傅萊經迫切禱告後,終於放棄了祖業,專心為救世軍工作。 他是救世軍樂隊的首任指揮。
1871年美國的名新聞記者海威爾寫了一首詩「小木屋」(The Little Log Cabin Down the Lane),講述拓荒者以草根拌泥造茅舍的精神,並配以西部民謠的曲調,一時大受歡迎,風行流傳到英國。 傳萊聽到了,很喜歡它的曲調,就寫了「谷中百合花」,配上它的曲調。 後經孫基(Ira D. Sankey )改編,曲調稍緩。
孫基在他自傳中曾提到,有一個六歲的小女孩很愛這首聖詩,去做禮拜時,總是要她在教會司琴的阿姨彈這首詩歌。她自副歌學起,學會了全首。 她甜美的歌聲感動了許多會眾。 翌冬,美國苦寒,小女孩不幸感染了白喉,在病中,她不時吟哼「谷中百合花」。 臨終時,她要求母親為她唱這首歌,而她就在歌聲中含笑回天家。她家人雖悲傷她的早逝,但自這首詩歌得安慰,珍惜由這首歌留給他們寶貴的回憶。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